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传统的益智玩具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7-06

□陈璐

巧环是中国独创的古老益智玩具,依据数学的拓扑原理,由梁、环、柄、绳、珠等元素组合而成。巧环玩具按游戏目的可分为解杆、解绳、解环、交错等,包括九连环、马掌环、葫芦环、戒指环、交错环等上百个种类,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多维度思考,以及利用现有条件寻找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连环是巧环类玩具的代表,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环”“魔环”,是把圆环用立杆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游戏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与环柄分离或合而为一。相传汉代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北宋词人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拼板游戏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秀益智游戏代表作,通过切割的板子拼出各种图形,有四巧板、五巧板、七巧板、十巧板、十二巧板、十四巧板、十五巧板、十六巧板、二十三巧板、百巧板等之分,是数学与艺术的结晶,有利于培养几何和图形设计能力。

拼板游戏里最著名的是七巧板,可拼成1600种以上图形。其由宋代的“燕几”演变而来,即将一套7件的长方形小桌根据来客情况做不同的拼摆,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明清时代在中国广为流传。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极大兴趣,外国人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榫卯玩具俗称“鲁班锁”或“孔明锁”,古时又称“难人木”“别闷棍”“莫奈何”等,起源于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其中最常见的是6根和9根的玩具,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易拆难装,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榫卯玩具有利于培养空间立体想象力,可以让大脑和手指更加灵活。

民间棋按游戏目的分为吃子类、到达类、封锁类、占地类、成形类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原理和哲学思想,有利于培养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锻炼心智和毅力。民间棋中既包括围棋、象棋这种国家级非遗,也有山西“动物棋”等各地非遗,另外,像传统游戏“华容道”等也属于民间棋类别。 (《中国文化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