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万荣外加剂学院获授山西省职业教育首批特色产业学院——

“全链条”赋智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6-05

记者 曹创威 范 娜

5月中旬,省教育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为全省职业教育首批10所特色产业学院授牌。万荣外加剂学院名列其中。

万荣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效果图。

依托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近年来,万荣县获得的殊荣不断——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省首批十大特色专业镇……

此次,万荣外加剂学院的成立,无疑为该县外加剂产业发展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那么,万荣外加剂学院创办后,将如何服务外加剂这一特色产业,又将如何提升外加剂产业的发展水平?

5月24日,记者深入万荣县职业教育中心和部分外加剂企业,对此作深入了解。

引领产业发展

校企共建,方能引领产业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万荣县外加剂产业开启艰难的创业之路后,经过40多年的砥砺奋斗,万荣县外加剂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长足发展。

目前,万荣县内有混凝土外加剂企业65家,规上企业27家。

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维新材料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测混凝土坍落度。 本报记者 范 娜 摄

走进佳维新材料公司混凝土功能材料运城市重点实验室,一个个身着白色大褂、戴着口罩的研发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中的实验。

“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外加剂产品的研究与技术引领。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的产业研究院在北京已运行多年,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佳维新材料公司董事长王英维介绍道,现在,佳维新材料公司已成长为一家专注于混凝土外加剂研发、生产、销售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始终把“产学研”作为加快企业发展和产业突破的重要抓手,多年来,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保持紧密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关系。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

除了各类专利,佳维新材料公司在参与制定各类行业标准方面也成就斐然。

登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网,一则公告分外引人注目。这是前不久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公告,内容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喷射混凝土用液体低碱速凝剂》,经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10282-2023,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佳维新材料公司先后参与制定各项标准15项。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协会标准1项,团体标准7项。

“公司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主编制定了行业CECS产品标准《喷射混凝土用液体低碱速凝剂》,填补了低碱速凝剂的标准空白,推动低碱速凝剂的开发应用。”王英维说。

如今,万荣外加剂企业共获得各种专利315项,主导和参与制定修编国家标准15个,制定发布了4个全国唯一的外加剂国家团体标准。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万荣外加剂企业一直在践行该理念。他们除了与外地高等院校合作外,还与很多本地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全市唯一开设化工分析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方向)专业的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就是很多企业的合作对象。

早在2009年,万荣县职业教育中心下设的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就立足全县外加剂产业发展优势,开设了化工分析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方向)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以深度的校企合作、政校行企联动等优势,成为中职教育“围绕产业办学院,办好学院强产业”的成功典范。

万荣县职业教育中心主任王梦江介绍,万荣外加剂学院成立后,将在化工分析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方向)专业的办学基础上,联合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运城学院等院校共同办学,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行业人才。同时,该学院还将引进行业专家、博士10名以上,从事教学、研发和创新工作,使外加剂产业向更高端延伸,进而更好地引领产业发展。

升级产业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

自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开设化工分析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方向)专业后,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3000余名中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

“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全国甚至是国外一些外加剂企业就业,年薪二三十万元的不在少数。除了培养学生,学校还对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蓝领’进行回炉深造,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王梦江介绍道,目前,学校已培育了近百名再就业学员,使他们的身份由“蓝领”变成了“白领”。

万荣小伙秦帅就是一个典型。

“2012年,我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机会都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所以,回到家乡后,找工作相对比较困难。”秦帅坦言,外加剂是地区特色产业,万荣人大多干这个,自家亲戚就有做外加剂产品发家致富的。

在看到外加剂行业的前途后,秦帅毅然选择了回炉。2013年到2014年,他在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学习了两年外加剂行业知识。

结业后,秦帅跟着亲戚、业务员全国跑,下工地,跑项目,积累了不少从业经验。

“这两年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多。2016年,万荣高级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老师,我就试着去应聘。因为我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就顺利成为学校的一名外聘教师。”秦帅说,在学校教学后,他并没有放弃对外加剂的研究。

教学之余,2019年,秦帅又应聘到位于皇甫化工园区的山西耀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耀樟建材公司”),且一路成长,现已升任为公司研发部部长,成为公司生产质量、研发方面的负责人。

“外出跑工地,主要是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术跟踪,这要看个人能力,外跑人员年收入基本在10万元左右。”秦帅想发挥自己的优势,走“研发”这条路。

耀樟建材公司是一家主打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系列产品、全系列速凝剂的公司。面对不断升级和迭代的速凝剂,公司一直在研发。

“因为标准有变化,水泥、材料应用比例都会有波动,对这个行业来说是越来越不友好了,但还要做出以前的效果,还要降低成本。”秦帅说,公司正在做减水剂母液的研发,已经研发出来了,正在申请发明专利,明年应该会有结果。

为了提升外加剂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借势万荣县委、县政府举办的“中国万荣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大会”,万荣县职业教育中心每年都承办面向国内企业的混凝土外加剂技能大赛。目前,已举办了三届,每次大赛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的40余家企业参赛竞技,不仅为各外加剂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能技术的平台,也促进了外加剂企业交流提升和技术创新。

万荣外加剂学院建立后,紧贴外加剂特色产业,培育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外加剂从业人员,整体提升了外加剂产业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围绕外加剂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打通中职、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通道,服务产业全链条。”王梦江说,万荣外加剂学院将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紧密对接,切实增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对产业需求的适应性。

提供产业服务

步入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化工分析检验专业的教学场所,化工精密分析室、混凝土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化学合成室……每个实验室内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万荣高级技工学校化工分析与检验(混凝土外加剂方向)专业学生在做实验。

在化工精密分析室内,化工分析检验专业主任陈有仓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学生们站在不同的仪器前,神情专注地测量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特性。

相比化工精密分析室内的“净”和“静”,混凝土实验室内则是另一番场景。一名学生挥着铁锹把混凝土一点一点倒进放在秤上的容器里,另一名学生则往另一个容器里一点一点倒水进行搅拌。窗户边,3名学生在不停地翻动着砂浆。

力学实验室内,全自动压力试验机、抗折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一应俱全。

“力学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检测混凝土试块、试件各项性能指标,对水泥、砂浆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陈有仓介绍道,学校的这些实验室除了教学外,还对企业开放,给企业检验各项性能指标提供便利。随着万荣外加剂学院的成立,给企业提供的服务将会更多。

在万荣高级技工学校校园北部,万荣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该项目是万荣外加剂专业镇十大硬件提升行动中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紧贴服务万荣外加剂专业镇发展,建设“一馆三中心”。

——建设万荣外加剂博览馆。展示万荣外加剂产业发展历程、产品实物、特色品牌、工艺流程、科普教育等,塑造万荣外加剂专业镇的“品牌形象窗口”。

——建设万荣外加剂技术创新中心。健全混凝土室、外加剂合成室、养护室、净浆砂浆室、力学室、分析室、精密仪器室等功能性实验室,配备实验器材,引进科研人才,优化教学、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条件,打造万荣外加剂“技术创新平台”。

——建设万荣外加剂人才培育中心。围绕外加剂产业链,开全专业、开发教材、培养人才,对企业经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加强培训,打造混凝土外加剂“人才培育基地”。

——建设万荣外加剂检验检测中心。以“国际通用、国内一流”为建设目标,从外加剂产品质量、产品单体、混凝土材料及成分分析等各个环节,高标准配置“人、机、料、法、环”五大检测要素,为外加剂企业提供质量检测服务。

“今年9月,项目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承担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2000人以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会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实践载体,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和比赛场所,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中心。”王梦江憧憬地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