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劳动”古今含义,大不相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5-04

□许可

“劳动”的连用最早见于《庄子·让王》篇:“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这句话中的“劳动”与“休食”对言,指“活动身体”。《后汉书·方术列传》中也有类似表达,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后来,传统医学典籍里的用法也和此处差不多。三国时,《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中有“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文中“劳动边境”的“劳动”是“使烦劳”的意思,和前面说的“活动身体”的意思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

而我们今天所常用的“劳动”,其含义和古代中国典籍里的“劳动”还有一定的距离。

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一书的中译本,译者罗大维便直接将“劳动者”这个日文术语引入。1908年,民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也使用了“劳动者”。到了1915年,商务印书馆刊行《辞源》,其中说:“凡用体力以从事工作,谓之劳动。因谓专恃作工以谋生活之人为劳动者。”这是近现代学术史上首部收录“劳动”和“劳动者”的词典。此后,现代汉语中“劳动”和“劳动者”的含义便固定了下来。(《解放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