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27
孙贵颂
西晋山东淄博人左思,发誓要写《三都赋》。为此,左思在室内、厅堂、走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挂上纸笔,每得佳句,立即记下。他不但左思,而且右想,苦思冥想,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样,整整经过了十年,13269字的《三都赋》终于大功告成,后世称其为“巨著”(范文澜语)。
写好之后,左思先拿给亲戚、文友传阅,但没有得到一声夸奖。不但无人叫好,且个个嗤之以鼻。左思心里不服气。“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左思去拜访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张华先生。张华看了,极为称道,说:大作可与《两都赋》《二京赋》鼎足而三。“后示张公,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后又委婉地劝他:你的文章已经达到一流水平了,可是却未被世人看重,主要原因是没有名士推荐。“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左思于是又拜访了大学者皇甫谧。皇甫谧一读之下,大加赞赏,很快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接下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左思还没来得及开研讨会,京城已经几乎人手一册,一时造成洛阳纸贵。
假如左思遇不上张华。此前那么多人先入为主地认为:左思智商平平,长相又平而下之,连他父亲都很失望。他们压根儿不相信左思能写出像样的东西来;二是羡慕嫉妒恨。有人明明看出左思这篇作品好,非常好,但就是不说好。非但不说好,还往死里贬,想把他打到尘埃里,损到茅坑里,不让他有出头之日,以便他们在文坛内自己转悠、驰骋、张扬。多亏左思遇到了张华。张华不但肯定了《三都赋》是篇上乘之作,而且告诉他,光靠文章好还不行,还得有人给点赞,左思于是找到了皇甫谧。
假如皇甫谧不给作序言。皇甫谧是西晋文坛霸主,一言九鼎,一字千钧。他捧谁,谁就红;他贬谁,谁就黑。然而,皇甫谧无论是捧是贬,全凭良心主张。他不看人,只看文章。所捧之红,非人之红,系文之红;所贬之黑,非人之黑,系文之黑。这是左思的幸运,也是文坛的幸运。皇甫谧见了《三都赋》,大为震惊。他没有想,这样的文字,已经在我之上了,我如果说它好,不是在贬低自己吗?他也没有与左思商量,你还没有名气,发表困难极大,不如署上我俩的名字,你一下子就会火起来……皇甫谧未等左思请求,立刻给他写了序言。皇甫谧一说好,谁也不敢说不好。“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赶快去书店排队,买了《三都赋》回来,净了手,焚了香,正襟危坐,学习领会。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