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3-04-10
□记者 景斌 实习生 郭润馨
取生西芹洗净,去掉头和尾,再把剩下的茎秆折成一个个5厘米长的小段,在此过程中要去丝,然后将西芹段泡入水中1个小时左右;
爽口脆西芹
经过浸泡,西芹段看起来嫩如碧玉,捞出装盘,加入常规调料;
接下来,就是热油,辣椒、花椒等爆香;
伴随着一阵“滋滋滋”的声响,热油深度融入西芹段,调料也随着热油自上而下,慢慢包裹住西芹段;
……
如果不是在河东陈记烤城(以下简称“陈记”)看到这道名为“爽口脆西芹”的凉菜制作过程,很难想象它出自陈记,而且已经成了一道招牌菜。
“这道凉菜,看起来青翠欲滴,吃起来爽口鲜香,配着‘重口味’的烧烤,别有一番滋味。”有食客如是说。
在陈记,还有一道能和“爽口脆西芹”媲美的烹炸类菜品,那就是“香酥脆皮茄”。
香酥脆皮茄
选用长茄,清洗、去蒂,改滚刀、过凉水,加入吉士粉、拌入玉米淀粉;
之后油炸三四分钟,待茄块变成金黄色,捞出沥油;
紧接着,起锅烧油,放入辣椒、花椒等,大火爆炒两分钟即可;
此时,色泽金黄、酸甜脆香的“香酥脆皮茄”就出锅了。
这也是许多食客到陈记的必点菜之一。
在广大“吃货”的印象中,陈记的烧烤是一绝。那为啥这两道素菜,也这么走俏呢?
因为陈记,不只有烧烤。
在河东餐饮界,陈记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了。从当初的摆地摊到现在的烧烤城,30多年过去了,陈记当家人陈安秋硬是凭借着一腔热忱两双手、披星戴月下苦干,在运城烧烤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陈安秋的老家是临猗县楚侯乡郭村,20世纪90年代初,他和妻子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城了。
那时的河东夜市,还不似现在这般热闹,年轻气盛的陈安秋也没想过今后要如何大展拳脚,因为摆在他眼前的就是一个小摊位,还有一个小推车。
披着黄昏出摊、顶着三更回家,有很多次的夜里,这个朴实无华的古郇小伙都有点熬不住了,“那段日子太难了”。
可每当开摊,看到人来人往的场景、看到大家大快朵颐的样子,他又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有人来咱这儿吃饭,还和咱慢慢处成了朋友,这就是对咱的最大肯定。”陈安秋回忆说,“如果没有客户的认可,没有朋友的帮衬,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家小小的地摊,已经支撑不起陈安秋的“烧烤梦”了。2000年的时候,从摊到店,他开始了门面经营。
不变的是那个人、那个味、那个老地方,变化的是店面扩大了、顾客越多了、饭菜多样了……
于是,那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锅碗瓢盆,烹制的不仅仅是一把烤肉、一盘花甲、一份炒面,还奏响了陈安秋对生活的执着、进取和拼搏。
江河不语,自然澎湃。此后十多年,陈安秋更加专注地把好原料关、烤出好味道、只要良心价。
2017年,经营面积再上一个台阶、装修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菜品种类更加丰富的“陈记烤城”在河东夜市开张了。
“陈安秋这人,厚道、实诚、仗义,而且勇于创新,难怪生意越做越大。”有朋友这样说他。
如今的陈记早已完成了跨越转型,经营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除了人们熟知的河东夜市店、黄河夜市店,它还在盐湖区舜帝陵景区对面,开了家南薰坊店,在临猗也有了直营店。
特别是南薰坊店,陈记在店面设计上更加潮流时尚、菜品创新上更加包容多元。像爽口脆西芹、香酥脆皮茄等,就是陈记外出考察回来再自我提升的菜品。
“陈记,不只有烧烤。”陈安秋说,“就是要打造河东、乃至山西最大的烧烤城,让人们能‘一站式’品尝到涮、烤、炒、煮及凉拌等美味,让陈记成为本地人与外地人了解河东餐饮、河东文化的一扇窗口。”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陈记烤城的热闹与鼎沸,让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闲适、自在与活力。还有那浓浓的烟火气和江湖味,总能抚慰忙碌一天的疲惫与无奈,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与激情。
这说话间,就到撸串的时节了,如果你还在犹豫不知道该去哪个烧烤店打打牙祭,不如就到陈记烤城看一看。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景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