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4-08
□梁爽
前段时间,爸妈从老家来帮我们带娃。他俩时不时感慨,现在带小孩的条件好了多少倍,为什么现在的爸妈喊苦喊累?
我跟爸妈说:“你们以前资讯不发达,现在我们信息爆炸。看得多就容易比得多,比多了就肯定不幸福……”的确,爸妈那代人有他们专属的带娃苦,物质上的偏多。我们这代家长也有我们专属的带娃苦,精神上的偏多。
希望自己是“神仙家长”。以前做家长,真实的人接触得多,信息闭塞带来心里知足。
现在做家长,真实的人接触很少,信息爆炸带来自我贬损。你看看那个妈妈,凌晨4点就起来给孩子做了“爱心便当”;你看看这个妈妈,为了孩子居然自学心理学还考取了证书。我之前看过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那些“普通妈妈”,送孩子练习花样滑冰,教练的费用是按分钟计。陪孩子练小提琴,妈妈的点评已有专业范儿。看完我不禁自我怀疑,是不是太松懈、太短视了?会不会耽误孩子?
看身边的朋友,有孩子上学就“孟母三迁”的,有孩子视力下降就卖掉电视的,有嘱咐我从小给孩子讲二十四史小故事的。我确实试过,但这种榜样式、禁欲系的妈妈我做不来,也不可持续。后来我承认,我的生活需要一些轻松快乐。我就跟女儿商量轮流看电视。“你看一集动画片,爸妈看一段喜剧片。爸妈看时,你背对着屏幕拼拼图。”女儿答应了,生活顿时惬意了许多。
一句话:把自己架在“神仙家长”的神坛上,自己会越来越丧。
希望孩子是“天使孩子”。为什么同样看英文版《小猪佩奇》,别人家孩子把英语学了个七七八八,自家孩子只学会了猪叫。为什么别人家小孩,一说要去上课就手舞足蹈,期待学到新知识,自家的小孩一路哭闹,让家长无地自容。
我发现心态松弛的家长,给孩子的机会多,要求少,发现孩子喜欢什么,挑几个重点的学。而条件一般的家庭,结合加分情况、学习难易度给孩子选课,搞得孩子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沉重的父母,养不出轻盈的孩子。我希望孩子喜欢做某事,而不是不得不做某事,且能对自己做的事充满敬畏和热情。我也常劝自己对未来乐观些。随着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不止精英的生活好,大众的生活也会好的。
不苛责自己,别苛求孩子。以前爸妈那代人,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定势思维,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不甘心只在家带娃,她们要自我实现。而带孩子势必会打乱生活节奏。
有次讲座上,有人分享如何与邻居互帮互助带孩子,这给我心里种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种子。别苛责自己做“神仙父母”,也别苛求孩子做“天使孩子”,多想想孩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多探索亲子之间共赢少输的具体做法。
我们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那么我们最能互相善待的事,就是怎么相互陪伴,过好普通的一生。 (《中国妇女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