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4-07
李建斌 王妍琛
近年来,永济市人社局按照中央、省和运城市的有关政策部署,整合内外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打造“人社+法院+信访”“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推动劳动者维权诉求一站受理、综合调解、联动处置、裁审衔接、案件回访“全链条管理”,让便捷维权驶入了“快车道”,高效维权跑出了“加速度”,根治欠薪工作按下了“快进键”,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速增效。
2022年,永济市人社局被评为“山西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
握指成拳
快速解决忧“薪”事
永济市政府成立农民工工作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街道)、人社、住建、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等44个单位“握指成拳”,建立维权联动、行政司法衔接等长效机制,多方齐抓、凝心聚力共管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解决农民工忧“薪”事更加快速、高效、便捷。
源头预防方面,永济市紧盯工程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采取突击抽查、现场询问、资料核实、台账核查等多种方式,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拉网式”实地核查,确保根治欠薪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全市每一个项目工地、每一家施工企业。
同时,该市及时向社会公布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名单,并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惩戒对象名单推送至各信用平台。2022年,该市共接到全国欠薪线索平台转办欠薪线索283件,人社部、省人社厅转办欠薪线索58件,运城市12345政务热线欠薪线索153件,网络舆情2件,涉及金额856万余元,已全部办结完成。
在“永济人社”微信公众号开创宣传栏,发布多篇根治欠薪政策解读、案例解读,《中国劳动保障报》《山西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相继报道永济市根治欠薪典型经验做法;组建根治欠薪宣传小队,走进全市各在建项目、各大银行、车站现场开展案例解读、举案说法;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建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工作专题培训,着重解读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条目,并对劳动用工热点问题和现实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利用全市“五大电子屏+电视台”播放根治欠薪专题宣传片;利用各类大小型招聘会、农村集会等人流量大的时机,广泛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去年,永济市在根治欠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众多颇具“薪”意的宣传在全市营造了根治欠薪的浓厚舆论氛围。
探索方法
纠纷调解多元化
在调解纠纷方面,永济市开启“人社+信访+法院”诉调对接工作新模式。建立“一站式”对接机制,成立永济市劳动人事纠纷诉调对接联络室,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执。永济人社局选派和推荐具有一定处理劳动纠纷、劳务纠纷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永济市人民法院选派一个员额法官团队具体对接特邀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做到行政处理与司法确认、司法审判相互衔接、相互推进,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22年,该市共接受群众来电来访共计237件,协调处理181件,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纠纷的发生。
其次,该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监察”模式,当好服务维权“贴心人”。该市在“永济人社”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一键投诉”“一键申报”网上投诉举报系统,平台设有“农民工维权通道”“网上书面材料审查”“网上年审进度查询”三个专栏,使劳动者能够全天候、随时随地对企业违法用工行为进行举报投诉,真正实现劳动者举报投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最后,永济市推动就业与治理欠薪相结合,合力做好维权“后半篇文章”。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根治欠薪和稳就业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探索建立治理欠薪与劳动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立用工信息发布机制,在接访室大屏幕和“永济人社”微信公众号上滚动发布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建立求职登记制度,在投诉接待窗口放置《就业求职登记表》,将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和求职意愿推送至永济市就业服务中心“一对一”提供指导和岗位推荐;建立技能提升培训制度,对有求职意愿的农民工进行转岗技能提升培训,同时对《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充分保障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今年,永济市人社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运城市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部署安排,思想不松、行动不停、要求不降、力度不减,进一步巩固扩大根治欠薪成果,妥善化解争议矛盾,推动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形成维护劳动权益“多元化解、多方参与、多点联动”新格局,不断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做实做细,不断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