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依法治水蹚新路 携手共护母亲河

——写在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之际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3-22

运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耀民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承载能力决定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活动主题为“加速变革”。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时值《黄河保护法》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治水兴水决策部署,把节约用水置于“国之大者”中去推动,全面做好供水、排水、节水“三水同治”一体化推进的水资源集约节约水文章,以法治力量守护黄河母亲河,加快推动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示范区建设,蹚出一条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新路子。

我市水资源总量13.3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仅为8.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82立方米,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的七分之一、全省人均量597立方米的二分之一。近3年全市年均总用水量为16.37亿立方米,其中年均地下水用量7.3亿立方米(超采量0.7亿立方米)。面对我市水资源极度匮乏这一短板,要依法保护、依法利用我市唯一较大客水资源——黄河水,黄河从河津下化乡进入我市境内,穿越8县345公里,我市黄河水利用率仅为72%,依托黄河特有的客水资源,让黄河水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是新时代运城水务人的使命和责任。

一、加快贯通市域水网,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增收

一是聚焦构建现代水网格局,优化灌区管理体系及工程配置。水是民生之本、农业之基、乡村之魂。补齐水网“短板”才能挺直富民“腰板”,结合我省“两纵十横”大水网规划,立足运城市水系,以大中型灌区为载体,布局市域水网规划,依托山西省大水网规划中涉及我市的禹门口提黄工程、小浪底引黄工程、黄河小北干流提黄工程等,加快推进县域水网配套工程。加快协调推进小浪底引黄二期工程建设进度,配合古贤水库建设,高标准完成运城市水网规划。强化灌区农业用水管理,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支撑。

二是聚焦农业灌溉水平提升,加大新增、恢复水浇地面积。不断改进节水灌溉的方式和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通过实施禹门口(西范东扩)、夹马口、北赵二期等6个大中型灌区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尊村、北赵、大禹渡等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大力实施元上、马崖等6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扩大灌溉面积,发展现代农业,2023年新增、恢复水浇地32.38万亩,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三是聚焦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升,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坚持农村饮水安全风险隐患常态化监测和专项排查双管齐下,完善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和演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供水风险底线。紧紧抓住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支持水利的一揽子政策契机,推进金融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建设,年底确保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50%,让“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惠及河东百姓。

四是聚焦地表水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加快全市农业灌溉调蓄工程建设步伐。引黄农业灌溉调蓄池工程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多源互济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全市农业灌溉调蓄池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精准规划、科学规划,在有条件地段规划建设引黄农业灌溉调蓄池,迅速做好项目前期规划,落实项目建设用地,为引黄水走高效节水之路创造条件。

二、管控地下水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位止降回升

一是建立刚性约束制度,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必须把节水优先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和具体实践,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度,完善节水定额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部门统筹协调,确保国家节水行动运城方案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年度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二是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多措并举开展节水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持续实施计划用水全覆盖工作,推进黄河流域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对标达标,严控高耗水项目建设,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镇生活节水降损,严格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持续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行《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营造节水氛围。

三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在去年完成18处灌区农业水价分类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加大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完成尊村等8处灌区分类水价改革。以将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农业水价改革县域试点的芮城县为引领,结合小浪底二期工程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水价改革的硬件支撑,形成全省乃至全国试点亮点。

三、提升黄河流域防洪能力,补齐全市防洪短板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补硬件之短。分期分批实施汾河流域13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主汛期前完成汾河干流防洪工程主体建设任务,全年实现干流9项工程主体完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防洪排涝通道姚暹渠及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姚暹渠王峪口至苦池蓄滞洪区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做好姚暹渠城区段、常硝渠、干河等现有已完工段的维护管理工作;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汛前完成受损水库和受损堤防的水毁修复,加快实施水利救灾(防汛)资金项目,完成山洪灾害预警新模式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预警精准度。

二是用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信息化建设补智慧之缺。发挥市县两级水利大讲堂平台作用,发挥水利专家的专业优势,用人才高素质去促进水务高质量发展。探索与中国水利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协作举办市县两级专业人员研修班,以业务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抓住尊村、大禹渡灌区入围水利部先行先试数字孪生灌区的机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体要求,推进运城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防洪等方面的管理提供“千里眼”和“智慧大脑”,使防御水平更科学、更高效。

四、依法保护黄河母亲河,打造具有“山西小江南”特色新路

一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治理保护专项行动,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选择有基础的县,完善监控设备和河湖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实现市县智慧监管联网化;深化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河湖长制协调配合机制,横向协调同级部门、纵向协调上下级,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完善“河长+”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河湖保护。加强教育培训、学习交流,深化述职考核,提升河湖长和基层管护人员履职能力。

二是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坚持“大流域规划、小流域治理”的原则,全市今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9万亩,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3.16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万亩,新建中型淤地坝1座。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重点,兼顾淤地坝、坡耕地,对接金融机构,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入渠道,突出水保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三是深入开展依法治水兴水。以宣贯《黄河保护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水利地方性法规体系,组织市域开展水事违法案源案卷评查工作,深入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精细化打造水法治宣传基地。进一步加强节水监督管理与制度完善,强化用水管理,依规查处违规用水行为。开展大调研活动,进一步研究出台中水利用奖补政策,让中水回用有更大的市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民参与保护黄河义不容辞,集约节约利用黄河水时不我待。面对新征程上的节水“必答题”,我们在“节水优先”方针指引下,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蹚出一条黄河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不断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新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