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丹青妙笔绘心声
——写在“艺旅情怀”·河东五人画展开展之际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1-03

杨金贵

丹青敷彩,翰墨溢香。随着2023年新年的钟声,“艺旅情怀”·河东五人画展将向我们走来……

此次参展的画家有刘正定、杨美钦、黄山、刘存社、靳瑞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35岁。他们各有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同的爱好;各有不同的年龄,却有着相同的追求;各处于不同的环境,却有着相同的坚守。他们明知丹青之路是青灯之夜的寂寞,是楚人怀玉的孤独,然而却坚定信念,坚持在探艺的苦旅上阐释人生,绘画心声,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真善美的佳作,给人们带来缕缕清风……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0余幅,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每幅作品都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对生活和社会的肤浅图解,而是画家的境界精神和责任担当、思维理念和生活感悟、艺德修为和价值取向通过艺术语言的真诚坦露;是社会生活、自然美象、时代风貌的艺术反映;是画家心灵在画中的律动,真情在画中的蕴藉,挚爱在画中的凝聚,心声在画中的呐喊。表现出一种丰满的、坚定的、能够使人心灵温润和澄澈的艺术张力,一种于细微之中见真知、显精妙的深厚艺术功力,一种退去喧嚣与浮华,于平静、平淡之中的思想定力。

爱倾大漆绘真情

黄山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画家,更是我国漆画艺术殿堂中的一位佼佼者。数十年来,他爱倾大漆,以漆释美,以艺传情,苦心创作的十多幅精品力作,蝉联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先后三次应邀赴英国、韩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单位收藏。他更是山西漆画的拓荒者、探索者、创新者、推动者、领导者,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一成立,他就被推荐为主任。

漆画是脱胎于传统漆艺,在艺术家技艺与情感的投入下而形成的新生画种。在我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漆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大漆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以漆为主要载体表现画面,以漆为艺术语言传递情感。漆画比一般国画、油画用材、工艺都较复杂。一个优秀的漆画家,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要熟悉色质,而且要懂得漆性;不仅要有绘画能力,而且要会漆艺技法;不仅要有创作激情,而且要有创意灵性;不仅要有艺术功力,而且要有制作定力……黄山先生早年在新绛工艺美术厂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全面掌握了山西髹漆的工艺技巧。从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从事需要多方面综合思维的舞台艺术设计,具备漆画、油画、粉画和工艺设计多方面的才能。而且有着自己对中国美术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从事漆画创作数十年来,他倾爱于兹,心无旁骛,每天都在漆画世界里思考、探索、体验,其乐无穷。他不仅能娴熟地运用漆画材料,而且不断创新漆画技艺。如利用蛋壳的冰裂,表现出其他画种难以呈现的视觉及触觉感,这种艺术语言几乎成为黄山作品具有代表性而别人又难以取代的符号。先生技艺超群,先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委员”“首届全国漆画展评委”“首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导师”,2014年被推荐为新组建的山西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艺术追求应是物质层面的简单,精神层面的丰盈。漆画创作亦如此。只有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把真情与本能融入天地间,才能创作出内涵浑厚、温润多趣、撼人心境的作品来。黄山先生天性纯朴而又执着,他不苟言笑但胸中充满激情;他做事低调但思维敏捷奔放;他淡泊名利但不忘责任担当;他坚守本根但追求融汇升华。尤其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民一往情深。他的作品从民间风情到军事题材,都是自我心灵修炼的坐标,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语言和发自心灵深处的真情挚爱。从《一方水土》到《心田》,从《汾水古渡秋风楼》到《十月红》,从《春催桃李》到《梨花蜜》,从《巧手播白云》到《春萌》,黄山先生在对漆性、用材、技艺、节奏、色调气氛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下,追求艺术语言自身美和描绘对象本真美的完美结合,艺术再现了晋南农村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的精神风采和幸福生活。《保卫黄河》是黄山先生根据同名歌曲的意境,主创的一幅宏大叙事漆画力作。用漆的语言表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战马嘶鸣,勇士出征,赴汤蹈火,势不可挡。作品彰显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让人们在雄壮、激越、充满必胜信念的律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获得心灵震撼和精神激励……

黄山先生的漆画为河东绘画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读他的画作,不仅能感受到一种纯真的美、温润的美、自然的美,同时给人一种抽象的美,朦胧的美、斑驳的美……

花鸟传情写人生

刘正定先生是一位用生命作画的花鸟画家。只有了解他的人生苦旅,才能明白他的艺术情怀。

正定先生生于1937年,临猗县杨家庄人,号曲径道人。他人生如道号,曲折艰难,坎坷不平。20世纪50年代的刘正定,原本风华正茂,活力充盈,以优异成绩报考西安美院附中,结果因“家庭成分问题”落榜。睿智聪颖,艺秉天赋的刘正定珠落尘埃,居家务农。他躬耕农田却未泯作画之梦,身居逆境则愈发坚强。他开始到十里八村为乡亲们画炕围,以致万荣、永济许多村都有他的“杰作”。他把每个炕围都当成一张宣纸,每束花,每只鸟,每根竹子,他都用真情实感去描绘,去表意,去赋神,力求画出别开生面的景致。

正定先生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从8岁起,便在父亲的引导下调墨弄彩,铺纸挥毫,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1959年,他有幸遇到共青团中央下派到临猗锻炼的著名美术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刘恪山先生,并同他在一块床板上滚了一年多。刘恪山不仅教给正定许多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传给他艺术哲理和真谛,以至多年都是刘正定丹青苦旅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帮助者、提携者……正是这种来自父亲和高人的艺术自信、精神情怀,使正定先生愈发坚定、刻苦、勤奋、宽博和从容。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毅然辞去了县印刷厂美术设计工作,决心用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毅力,潜心于花鸟画创作。

决心下定之后,刘正定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吃苦精神,深入研究中国花鸟画。经年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任伯年画集》,反复研读名家名作,“问途古先,假径贤哲”,不断丰富自己。为了从大自然的神妙中汲取精华,唤醒灵感,正定先生游览了江南塞北。哪里有画展笔会,他就自费去哪里学习。他还学明朝周之冕,在自家的田间、庭院种植了牡丹、葡萄及各色花草,四时观赏品察,摹状写生,为画作增添鲜活力和艺术力。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半个世纪的丹青苦旅,一个从画炕围走出来的农民,成了一位成就卓然的花鸟画家。2002年,他创作的巨幅葡萄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举行了收藏仪式。此后《中国书画》《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收藏》等多家报纸杂志都发表了他的作品和艺术简历。书画界名家刘恪山、王琴钊等对正定先生的画作都给予了良好评价。

读正定先生的花鸟画,便可窥视到他的人生档案和生命华彩。他画中的小鸡、山雀、水鸭、飞燕……都是那样轻盈灵巧,矫健敏捷,活泼可爱。他笔下的石榴、荔枝、山楂、海棠……都是那样鲜美水灵,望而生津。他展现的玉兰、秋菊、凌霄、紫藤……都是那样清雅艳丽,馨香迷人。他的牡丹图有白梅和红梅之分,红梅犹如他的生命激情,热烈奔放;白梅好似他的道德坚守,冰清玉洁。

正定先生画的葡萄别有特色。老干新枝穿插自如,虬容遒劲,意态萧疏,古穆淳朴;葡萄颗粒以熟透的花青色为主,似玛瑙,如翡翠,甜汁欲滴,清香扑鼻。“压架拼枝露颗圆,水清落落照晴轩”,宛若人生奋斗的“天道酬勤”……

正定先生笔下的牡丹,不俗,不媚,不卑,不亢,涌动着一种生命的恣意汪洋。他以遒劲之笔,凌厉之势,既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多彩,芳香浓郁,花中之王的内在气质,又渲染出一种不偕流俗,不甘寂寞,飘逸洒脱,勇于追求的精神寄寓……

正定先生的花情鸟语,记录了一位老人风雨沧桑的传奇故事,也传递出一位经世画家的浓浓情怀……

饱蘸重彩抒心境

“画为心声”。一幅好画,绝不是对客观物景的具象描摹和机械再现,而是作者心与物、情与景的有机统一,是画家心境成像的情感表达。从杨美钦先生的工笔重彩中,就能感受到数十年来,他致力于艺术事业的虔诚精神,焕发出的那份清丽、雅正格调和浓郁生活气息,窥观到一位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胸怀宽舒,淡泊淳朴的艺术家的净美心境和高尚情操。

工笔重彩一般而言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它既不同于传统工笔画,也有别于现代重彩画。美钦先生的画特色鲜明,既坚持守正,又注重创新。他执着于传统而又不墨守成规,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而又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作品表现出既明快艳丽又高雅清静,绚烂而不浮躁,工谨而不刻板,细腻而不呆滞,热情而不火燥的艺术风格。带给人们的是时尚的审美情趣和爽畅的视觉效果。《黄河之晨》是杨美钦先生把对改革时代的关注,对古河东新变化的赞美,以一种丰满的、具有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艺术创作中,充分体现前进、发展的思维理念的作品。也是美钦先生对现代工笔山水画的探索之行。画面以秋风楼为主体,周围亭台楼阁环绕,古木苍翠,“阁迴凌霄汉,层楼耸百寻”的壮丽景致跃然纸上。背景以旭日东升映照,灿烂的朝阳和绚丽的霞光代表着改革开放的蓬勃生力。黄河岸畔的建筑工地,塔吊林立,厂房崛起,体现河东儿女正在古老的土地上建设新的文明……在创作手法上,美钦先生借鉴古人表现古建筑楼台的绘画技法,线条优美,层楼叠榭。整个画面又柔入西画的光影和色彩技法,溢光流彩,绚丽夺目。画作突破传统山水画的单调笔墨,清晰明朗,与主题巧妙吻合,成为表现新时代、新事物的新山水画。该幅作品曾参加山西黄河黄土地主题画展,被山西电视台用作报道此次画展活动的片头画面。

《表花》是杨美钦先生以戏剧人物和情景为素材,创作的一幅精美力作。画中人物扮相俊秀俏美,左手挥扇,右手提帕,顾盼弄姿,不妖不俗,不怪不泼,形象、气质均透射出一种俏丽之美、纯真之美、悠雅之美。画面上的四季花卉,五彩缤纷,形态各异。杨美钦先生精心把握物象的不同形质,采用无“骨”和有“骨”的线条表现,通过细腻的赋色分染,使各种花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姿态生趣,清丽动人。整幅画作用色多而不杂,繁而不乱,艳而不妖,协调自然,布局精当,华美妍净,让人心旷神怡……

杨美钦先生的画主要以工笔重彩见长,但其画路宽泛,艺术修养和功力深厚。他在西安美院附中和美院本科学习期间,曾受到我国著名花鸟画家郑乃珖先生的教诲。在湖南工作期间,又深受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陈白一的指导,近水楼台,“浩月”相照,受益匪浅。1974年杨美钦告别湖南生活,从韶山区委宣传部调回运城地区文化局工作,一下就被家乡传统优秀壁画所吸引,他多次到芮城永乐宫和稷山青龙寺叩询学习,从绝世精美的壁画中感受真谛,汲取滋养。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美钦先生的心魄,根之深,爱之切,情之浓,他一有时间就去和山水“对话”,同草木“聊天”,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学养。他先后走遍了河东的山山水水,也走进了河东以外的山山水水,逸情山水,涤荡胸怀,激发灵感,收获创作。贤者教诲,生活熏染,催生了美钦先生的艺术天赋,也丰富了美钦先生的艺术阅历,造就了美钦先生的深厚功底和内在实力。无论他的花鸟、山水、风景和人物画,都能在最寻常的景致中,生发出精彩的光亮……

美钦先生还是一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良师。他多年不仅从事基层美术文化的组织工作和人才培训,而且手把手地辅导学生绘画创作,殷殷之心,谆谆之情,让多少农家子弟凭借水墨丹青“鱼跃龙门”,改变了人生轨迹。他“桃李满天下”,有的当了企业文化骨干,有的做了大学教授,有的甚至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精英……其心、其情、其功、其德、其业、其名令人敬重!

情满山水彰气韵

气,“物之源也”。“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六法”之首,被中国画奉为最高审美准则。中国画的特质就是以形显气,扬神,是主体生命之气、内在精神活力与客观生命物象、天地之道相感应,相传动的艺术表达形式。

读刘存社的山水画,气象万千,引人入胜。观山阅色,临瀑听水,林影婆娑,清流潺潺,有一种静气;设墨精当,敷色淡雅,清风自来,心若无尘,有一种清气;峰峦叠嶂,烟波浩渺,山高水长,意趣横生,有一种浩气……

存社君的山水画有“清、静、淡、远、深、正”之象,概在于斯人的历练和修为。

“技”是画之基。下功夫学习、钻研、感悟、运用绘画技法、技能、技巧,是画家的基本功。存社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系统学习过美术专业理论和绘画专业技能,基本功底扎实,画路宽博泛广,人物花鸟皆佳,尤以山水见长。多年来,他坚持从传统入手,不走偏锋,不寻奇道,老老实实向绘画先贤学习。再受当代山水大师黄宾虹、赵卫等人的影响,苦临勤思,细摹深观,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泥于一格”,坚守精进,不断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特色。他的山水图技法娴熟,质感丰富,舒卷自如,功力尽见,有章、有法、有意、有韵、有趣、有味……

“行”是画之要。通过行走博览名山大川,了解自然,感悟自然,师法自然,使自己的主观情感、性灵与客观景物、意境相感应,互交融,才能创作出丰富而生动的作品。多年来,刘存社效法先贤大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的路子越走越扎实。他先是经常钻入中条山,把眼光投向生养自己的每座山梁、每条水溪、每处森林、每道沟壑,不论春夏秋冬,坚持与大自然浑融与共,力求使山石林木,云水风景,演绎成自己笔下有独特形式结构和精神境界的墨彩状态,写生、创作了一大批条山景观图。后来他用大量时间,游过黄山、泰山、华山、峨眉山、武当山、井冈山等名山,最亲近的还是太行山、吕梁山,在山水间纵情放逸,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升华境界,沉淀思考,梳理素材,架构图景……

“修”是画之魂。“画以载道”凝聚着一种价值观,是画家修思、修德、修为的境界。德高则画美,品低则笔劣。刘存社的山水画富有象外之气韵,优雅之品格,纯净之笔墨,与他注重修心养德分不开。我和存社君一起共事交往二十多年,其品其性,了然清澈。他正直善良,磊落坦荡,朴实真诚,刚毅坚强,淡泊名利,仁心宽厚。他的秉性和品格,情操和格局,见识和心智无不在画作中彰显气韵之美。他以山为魂,以水为德,笔下的山梁总是那样高远、厚实、苍劲、繁茂、巍峨、挺耸,给人以坚强、自信、稳重、担当的力量。他画中的水流很少激流澎湃,波涛汹涌,多是飞珠溅玉的挂瀑,潺潺作响的小溪,风吹涟动的潭水,平静如练的湖波,给人以平和,谦恭,快畅,使人感受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此次展出存社的画作都是近年创作的精品。象外之境,妙趣横生;内含意蕴,气韵丰满。他的《穿越太行》,以充沛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和记录了太行山区人民的伟大实践。一条挂壁公路蜿蜒,绕行在大山深处,这是太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双手在绝壁上抠出的人间奇迹。高山峻岭不再是荒凉、贫瘠、落后、萧条,“公路通,百业兴”,昔日的穷山窝充满了美好希望,清流飞彩,绿树生光,山区人民和着时代的节拍,正走上致富的金光大道……

再看《歌声飞出山圪梁》,情寓境中,景生象外。大山之中一处新建的学校格外耀眼,结队上学的小朋友欢欣雀跃,沐浴在新时代党的阳光下无比快乐幸福。这是一支充满激情,充满感恩,充满幸福,反映山区人民之声,发自作者心灵的无声之歌,澎湃之歌,力量之歌……

存社君的画笔墨雅趣,气韵生动,有高度,有温度,有情怀。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他被聘任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17年,他创作的《王官谷》等7幅大尺寸画作被选入“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显著位置展出,观者如织,好评连连,中央电视台专门作了采访报道。

青春作画见追求

靳瑞强似乎就是那种为画而生的人。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对民间艺术和蒲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他便跟着黄山先生学习漆画、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青春与绘画牵手,便让青春在绘画中展现美丽。从此,靳瑞强以勇毅盖过怯懦,以进取压倒苟安,扬帆奋楫,在绘画的航海中勇敢追求……

我国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告诚后学,学画要“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且要“朝斯夕斯,终日伏案,不遑少息,藏焉修焉,优焉游焉,以至于成功”。瑞强不善言笑,但聪慧谦逊。看似孱弱,但意志坚毅。他跟着黄山老师学画,“朝斯夕斯”,刻苦用功,对老师的每一次讲解,每一道示范,都认真领会。尽管当时年龄小,理解能力还不到位,但他总是不懂就问,反复琢磨。特别是黄老师谦恭的人格操守,严谨的治艺精神,善学的进取态度,瑞强深谙于心,并化之以行。瑞强在学习漆画的同时,注重师古人,师造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兼修中国传统工笔铁线描,并借鉴西方造型理念,开阔知识视野,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瑞强的进步还在于他“学古而不泥古”。经过多年的漆画学习,他对传统的漆画艺术了然于心,如何将漆画中的精美技艺用于工笔重彩之中,形成自己新的画风,他开始大胆尝试。他想到了永乐宫壁画,那可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经典,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我国著名剧作家马少波先生曾有诗曰:“永乐三清铁画勾,曹衣吴带见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尤其是“三清殿”中的线描,一笔一划都是力道,一勾一描尽见神工。同时,晋南古寺观星罗棋布,彩塑壁画精美绝伦,这些瑰丽的文化遗存都成了瑞强学习借鉴的教材。靳瑞强便一头扎进永乐宫和有价值的古寺观,以虔诚崇敬之心开启了“苦行僧”般的“修行”之旅。他在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探索中,借鉴传统彩塑的造型美和元代壁画线质的韵律美,杂之以漆画的技艺美,创作了《光华映千秋》《妙乐荡万载》《得道图》《梨园溯宗》等一系列以晋南寺观为载体的工笔重彩画。画作构思精妙,技艺出新,意境幽远,趣味浓郁,一出阁就入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学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十多次全国性画展。

靳瑞强作画的路子走得很正。尤其是在当下功利、浮躁的社会状态下,他没有为利所驱,为钱所动,为名所累,而是从容淡定,宁静致远,他常以南宋山水大家李唐自勉:“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坚守初心,定力前行。

靳瑞强不仅追求作品的艺术含量,又追求作品的思想含量。他的画不是停留在笔墨流畅、技法娴熟的层面上,不是停留在小花小鸟、小山小水的境界内,不是停留在自我欣赏、和者盖寡的范围中,不是停留在共性美丽、个性式微的局限里,而一直在形式和内容上寻突破,在思想和境界上求升华。他近年新创作的《国风魏韵》,得益于自己对山西传统雕塑艺术的热爱,画面主体体现的是极具山西特点的大同云冈石窟,把释迦大佛作为壁景主体,意在表达山西独特的文化遗产魅力。前面一组小学生在参观,后面一名小学生在回味,传达的是作者传承文化的态度,意在揭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画作将大佛由石雕转化为线形造型,用传统线描勾勒佛像,并借鉴漆画堆塑、贴金、打磨、晕罩等一系列艺术技巧来完成。画作高古典雅,大气生趣,呈现出线条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瑞强经过老画家的悉心培养,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勇敢探索,经过传统的熏陶和新思想的碰撞,已经拥有了纯熟而优美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多彩而独特的笔墨风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已是中国美协会员、山西画院签约画家的靳瑞强,仍将不断上下而求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