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西门豹 勤政治水 诚信治城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11-23

西门豹,战国时魏国人,故里在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在魏文侯时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令,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他嘉谋善政,为邺地百姓做了诸多善事。他组织当地人民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发展了农业生产。他治邺期间,曾实行寓兵于农、奖励垦荒、存粮于民的改革措施,增强了魏国的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废河伯娶亲,移风易俗

西门豹到邺地,发现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用其中的一部分钱财为河伯娶亲,让许多百姓贫困不堪、背井离乡。河伯娶亲之所以不能清除,与漳河水连年泛滥成灾有关。当地官员与士绅、巫祝等勾结为利益统一体,盘剥百姓。

西门豹意识到,要改变邺地贫穷和人心涣散的局面,必须采取雷霆手段,移风易俗。他率先征得当地长老支持,在河伯娶亲当天,让差役们将巫婆及其三个弟子、一些官绅扔入漳河,证明河伯娶亲的荒谬。西门豹制止河伯娶亲的残暴行为,不仅挽救了当地百姓的性命,而且打压了巫祝、官绅势力的嚣张气焰。

此后,河伯娶亲之事再未发生。

开河渠惠民,泽流后世

西门豹趁热打铁,在惩治地方恶霸势力之后,颁布律令,严禁巫风。巫风禁止了,还必须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邺县的富强。这时,摆在西门豹面前的最大任务,就是治理漳河,解决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

西门豹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征发老百姓开挖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在漳河开渠本是利于民生的好事,但当地老百姓面对繁重的挖渠开河劳动,满腹牢骚。这时有人劝西门豹罢手,西门豹却力排众议,自信地说:“今天邺地的父老子弟认为我做的事情是让他们受苦,但是以后他们就知道好处所在了。”果然,十二条大渠修成后,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就连广大的河内地区也富裕了起来,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

治邺清廉,取信于民

西门豹治邺清廉,不谋私利,使邺县逐渐富裕兴盛起来。但由于西门豹清正廉洁,不行贿结交魏文侯的近臣权贵,也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在魏文侯面前屡进谗言,说邺县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部队缺少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得一塌糊涂。

魏文侯到邺县视察,欲问罪于西门豹。西门豹却直言:“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若不信,让我上楼敲敲鼓,看看邺县钱粮兵器如何?”西门豹上楼,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看到了西门豹的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不同意,说:“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如果随意解散,老百姓就会有受骗之辱。燕王经常侵我疆土,掠夺我百姓,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

西门豹为人清正廉洁,取信于民,足为后世党员干部之楷模。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身,坚守廉洁自律,同时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高度关注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和“力量”。

 (本报记者 南 辽 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