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11-09
闫卫利
近段时间,我市中小学生按要求居家上网课。于是,很多家长与孩子开始了24小时相伴模式。
朝夕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相处,时间长了,矛盾自然不可避免。孩子厌烦对抗,家长焦虑崩溃,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妍就是这些焦虑家长中的一员。
•倾诉人:妍(化名) 42岁
•心理咨询师:蒋庆伟(简称“蒋”)
◆妈妈的讲述
我儿子今年14岁,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这段时间,原本住校的他在家上网课。
他原本就不是那种有自觉性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怎么样,平时双休日一回来就玩游戏,现在可好,天天可以光明正大地用平板电脑了。
儿子网课不好好上,老想着打游戏。课间,我让他放松,休息一下眼睛,他不听,拿着平板电脑争分夺秒地玩游戏。该上课了,他还在玩游戏,你说我生气不生气。
晚上该睡觉了,他不睡,熬夜打游戏、看电视。早上,老师在班级群里提醒该早读了,他还在呼呼大睡,好不容易起床上网课了,他趴在桌上打瞌睡。
老师打电话让我督促一下儿子。我训斥他,他要么不理我,要么跟我顶嘴。我既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又要监督他学习,真是累啊!
我吃不好睡不香,每天气鼓鼓的,情绪特别糟,简直要崩溃了。
◆心灵对话
一、他玩游戏,我训斥他
妍:儿子自制力很差,说好的玩20分钟游戏,可到时间了,又说“再玩几分钟”。为此,我们经常起冲突。我训斥他:“这么大的人,怎么说话不算话?”
蒋:也就是说,你觉得孩子应该有这个自制力,但他不遵守约定?
对很多中学生而言,尽管个头已经长得比较高,但不代表他心理发育成熟。他们大脑掌管情绪的部分发展得比较快,而控制理性的功能则发育得比较滞后,一般到25岁才发育完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自制力差是正常现象。
家长可以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协助者,就像孩子学走路时,你得扶他一把一样。孩子放不下平板电脑,你帮他放下,按时收走,但一定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代替指责、暴怒,这样既不会让自己情绪糟糕,也不会引发孩子的对抗。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可能更自觉一些。
二、他不起床,我掀被子
妍:儿子很拖拉磨蹭,让我很苦恼。有时他不起床,我就掀被子。可是我越催他,他越不动弹。
蒋:那是肯定的。当孩子感觉到不被尊重时,他肯定要防御、反击,跟你对着干。一旦家长与孩子的行为针锋相对,说教、批评、吵架等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降低他的学习意愿,阻碍他去改变。一旦孩子发现他的拖拉磨蹭能激起父母焦躁、狂怒的情绪,他就能从中“继发获益”——控制住父母。青春期的孩子追求独立、自主,这正好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主动权,进而频繁使用这种方式,变得更拖拉磨蹭。
家长不能发脾气,要跟孩子一起探讨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是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还是无法面对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真诚地关心帮助孩子,假如作业难度大,可以帮孩子把作业分成几部分,从易到难,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解决。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支持时,亲子关系和谐了,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三、他不专心,我很焦虑
妍:我看孩子浑身都是毛病,上网课时,他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喝水,外面但凡有个动静,他赶紧探出头去看看,注意力一点儿也不集中,没个学习的样子。
蒋:如果换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全神贯注吗?可能也会开小差吧。
我们成年人在这种松弛的环境下也会不由自主地走神。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对外界很好奇,加上脱离学校这个集体学习环境,很容易受外界干扰,这很正常。如果我们抱着理解孩子的心态去对待这个问题,是不是愤怒、失落的情绪就会少很多呢?
妍:确实会,可他成绩本来就不好,再这样下去岂不是更糟糕?
蒋: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成绩与人格画等号,不断去否定、打压孩子,就会让他们产生“我很差”“我不是学习的料”等想法,更没有信心去面对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忽略孩子做得不好的方面,夸赞他做得好的方面。家长除了给孩子同理心和支持,还要让孩子在学习之外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如培养兴趣、做家务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被看见、被认可,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增强自信,进而愿意在学习方面付出更多努力!(《洛阳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