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02

记者 魏 濛

  “前年疫情发生后,1个多月没出门,我就坚持早睡早起、每天在家坚持运动、荤素搭配健康饮食……别说,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了!我现在一直还在坚持!”

“我以前不注意,做饭时总觉得盐放得少饭不香。现在炒菜特别注意盐的用量,刚开始菜味淡了不习惯,一段时间后清淡饮食、减盐减油,我的体重减了,血脂也不高了。”

“以前爱熬夜,在电脑上下五子棋,睡觉都在零点以后,加之饮食不规律,体检时身体一堆毛病,吓坏了!赶紧改变以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开始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别说太有用了,再复查高的降了,低的正常啦!”

9月1日是第1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主要是倡导口味清淡,控制盐油糖,健康体重、口腔、骨骼。在记者就健康生活方式这一话题的随机采访中,人们表达了或改变或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和收益,也认识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更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科学,要怎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健康生活的受益者。

不良生活方式你占几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18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缺少运动、熬夜、吸烟、慢性烦恼情绪、久坐久视、口味重排在前列,这些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存在。

“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食用的食品也越来越多,比过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我的食欲就好,天天吃得特别多,尤其是晚上吃得多,吃得晚。”家住锦绣花城的胥先生说,知道这种暴饮暴食的习惯不好,但是就想吃,一时半会又改不了,感觉很无奈。

科技进步了,网络发展了,看不完的信息和影视剧,让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人白天上了一天班,或者白天忙了一天,到晚上才有一点自己自由的时间,就想放松一下,减减压。一玩就到半夜,这时大脑就开始兴奋,没有睡意。经常这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熬夜晚睡习惯。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

时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上下班有了代步工具。到办公室也是坐的时间比较多,忙了一天回到家里只想歇歇,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每天运动的时间比较少,有部分人则是根本不运动。《黄帝内经》曰:久坐伤脾、久坐生湿。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有关的工作和工具也越来越多。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大家看的时间长了,用眼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卫枝提醒:膳食不均衡、运动量不足等因素导致人的能量摄入与消耗产生差距,形象地说,就是收支不平衡。当供大于求时,人体开始出现肥胖以及血脂、血糖、血压升高等症状,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惹的祸”

一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有关研究显示,生活方式病已经取代传染疾病,成为“头号杀手”。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

乔娇是从事美甲工作的,每天吃饭时间不固定,晚上又会饱饱地享一顿美食。由于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导致乔娇的消化功能很弱,经常会出现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乔娇平时也没有运动的习惯,身体代谢较慢,体内湿气较重,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稍微运动一下就觉得累,整个人无精打采。去医院就诊,医生开了药,还特别叮嘱要规律吃饭、清淡饮食、多做运动。

“我们临床上过去经常强调研、治、康并重,而现在则改为防、治、康并重。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卫枝说,慢性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等一类非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通常与不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更为值得警惕的是,慢性病也正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慢病防控决不能慢。”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工作节奏的加快,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运动少,使得疾病有了可乘之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大家谈论健康时频繁出现的字眼。相关资料也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医院体检科的报告中一直呈上升趋势。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常见“老年病”还提前盯上了年轻人。

家住禹香苑的黄明看上去并不胖,因此体检查出轻度脂肪肝令他颇感意外。没想到和同事一交流,居然有好几位同龄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连“动脉硬化”“骨质疏松”这些原本常伴随老年人的疾病也赫然在列。“真是搞不懂,怎么会这样?”

来自医疗机构体检科的统计也表明,“老年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环顾四周,30多岁的年轻人成天喊着腰酸背疼,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脑梗塞在三四十岁的人群当中并不少见,“老年病”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和年轻化已成为事实。

“许多人喜欢叫外卖、下馆子、吃快餐,顿顿吃烧烤,它们虽然味道比在家做的食物好些,满足了一时口腹之欲,但这些加工的食物往往大油、高盐,偶尔尝尝鲜问题不大,但长期食用对健康危害不小。”卫枝说,临床上发现许多胃癌、肠癌患者都有喜食腌肉、烧烤等习惯。

卫枝介绍,大部分的慢病通常是由于身体内部的紊乱和异常所引起,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不规律的作息、巨大的心理压力等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慢病的温床。

换一种生活方式更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养生”也已走进日常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因此,最简单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家住祥和小区的李江从事医药工作,为人热情,平时下班没事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由于长期喝酒,高脂饮食,身材也逐渐圆润了起来,“将军肚”也十分明显。

就在今年年初,单位组织体检,没想到检查结果让他吓了一跳。体检报告显示,他患上了重度脂肪肝,血压血脂水平都高,医生告诫他,如果平时继续大吃大喝的话,就需要长期服药进行治疗。

听到医生的话后,李江赶紧询问缓解方法,医生叮嘱,现在开始要养成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才是关键。在之后的半年中他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饮食,加强运动,再次去医院复查,效果显现,各项指标已趋于正常,脂肪肝明显转为轻度,血压,血脂也恢复平稳。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勤锻炼和戒烟就能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将成为人们的新常态。

健康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专家认为,可以从运动、饮食、情绪和睡眠、烟酒、体重五个方面来注意。

运动方面,合理适量。运动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运动不仅可以使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而且还会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免疫力。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果已患有疾病、有患病的高危风险或者想要预防疾病发生的,则需要每周进行225分钟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也不一定要做特别剧烈的活动,餐后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方面,均衡营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最重要的莫过于吃得健康,很多人吃东西,只考虑好不好吃、吃不吃得饱,却很少人能静下来想一想这种饮食搭配合不合理。每餐饭都要保证能吃一些蔬菜水果,保证饮食多样化,不要固定吃一些食物,防止营养不均衡,健康全面的膳食营养对于人体免疫力的维持至关重要。

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影响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研究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时,都可能造成免疫力降低,使人体容易患病。此外,微量元素锌、硒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因此,建议大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应该少吃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以及香肠、培根等加工类的肉。还应注意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特别典型的是现在大家很爱喝的奶茶。此外,要限制反式脂肪酸和盐的摄入。

情绪方面,乐观积极。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这种压力会使人体产生一种抑制因子,直接影响到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要学会调节情绪,善待压力,学会适度减压,保持一个放松、积极的态度,减少出现焦虑、抑郁、压力大的情绪,在轻松快乐中工作和学习,利用这种乐观情绪提高免疫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高质量的睡眠可促进人体产生多一些睡眠因子,睡眠因子可促进白细胞增多,同时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可以消灭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

烟酒方面,戒烟限酒。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时,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不仅是“一手烟”,还要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的伤害。同时,要限制饮酒的次数和量。

体重方面,理想体重。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可以按照适合亚洲人的身体质量指数来评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体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