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落实新课标,教师要上好“五堂课”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9-02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师要上好“五堂课”。

上好“理论”课,在精准学习中让新课标入心。“理论”课是指教师把握政策,理解理念。在新课标学习中,为避免教师一头沉浸到所属学科或某个新提法的点上,应引导教师从整体上理解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从全局的高度把握自己的学科和教学。

上好“历史”课,在回顾历程中让新课标传承。本次修订吸纳了2011版课标发布以来课程教学领域实践探索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课改的延续与发展。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转化,就是要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回顾和梳理本人、本学科、本校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未攻克的难点,分析已有的基础、特有的资源和条件,与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对接,把握规律,迭代创新。

上好“辨析”课,在变与不变中让新课标明晰。“辨析”课是指教师比较甄别、辩证分析。以教师为本的培训,一方面是必要的要求,即教师按规划贯彻落实新课标;另一方面是主动的行动,教师运用各种平台,从自身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待,从而将新课标落地的过程变成助推专业发展的机会。

上好“研究”课,在对话交流中让新课标落地。“研究”课是指教师交流研讨、生成建构。推动新课标落地,需要积极倡导工作坊的研修方式,在任务驱动下,采取体验、互动、启发、游戏等形式进行学习,尊重教师自主性,激发教师创造性,在对话交流的生成中,让学习真实发生。 

上好“实作”课,在实践反思中让新课标生根。“实作”课是指教师善于转化、课堂落地。育人方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上,由教师在改革进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方案。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新课标的学习和运用,也应体现这一特点。新课标落地,不是静态的材料呈现,而是动态的处理学习材料的活动过程,从而成为一个立足自身常态课堂,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过程。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帝)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