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优”无止境
——我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16

记者 陈永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创新性开展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开展登记注册便利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越来越优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增量。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营商环境如水,水深则鱼肥。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我市市场主体依然保持着逆势“井喷式”增长的喜人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市场主体总量已达497482户,比2021年年底增长16.54%,实现了量、质“双提升”。

服务更贴心

新生儿“四证联办”

去年年底,市民刘先生新添了一个小女儿。他在为小女儿办理各种证照时,和第一个孩子时相比,简单省力多了。

他一边展示孩子的出生证、户口簿、社保卡和预防接种证一边说:“现在是‘四证联办’,我在医院照顾妻子时,抽空到医院窗口提交了申请,3天之内4个证就全部拿到手了。”

而在以前,可不像这般方便。

那时,新生儿出生需办理的出生证、预防接种证、户口本、社保卡4个证件,涉及医院、卫健、疾控、公安、人社、医保、银行7个部门或机构,环节多、程序多、跑腿多,给新生儿父母带来诸多不便。

破冰源于盐湖区。

为了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盐湖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加强部门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流程再造,以自然人生命周期事项服务为起点,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实施新生儿“四证联办”集成服务改革,在全省率先启用“医院一窗受理,部门在线审批”的模式,通过数据共享、一站式服务,简化新生儿出生证件办理程序,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获得感。特别是该局自主开发的“盐湖区新生儿四证联办系统V1.0”,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填补了全省部门间并联审批、窗口前移医院的空白,在全省范围具有开拓意义。

具体操作中,盐湖区打破多部门串联申办的传统模式,整合公安、卫健、社保等7个部门业务,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业务流程进行跨部门、跨层级重构再造,打造“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联合办理、一窗发证”的集成服务模式。 

如今,新生儿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可直接在助产机构申报“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只需拿着身份证到医院的专设窗口填写一张申请表,3天就可以拿到《出生证》等4个证件了。

模式首创之后,盐湖区很快就实现了境内助产机构全覆盖、盐湖籍婚生新生儿全覆盖,并率先实现了与民营助产机构的合作。

2020年5月,该项工作在全市推广。

2021年年底,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对减税降费助企发展等4个方面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盐湖区自主开发‘盐湖区新生儿四证联办系统’,全面推进新生儿的出生证、预防接种证、户口本、社保卡‘四证联办’服务”名列其中。

办事更便利

7×24小时不打烊

永济市民党冰因事需要开具社会保险费缴费证明,但她工作比较忙,上班时间不能外出,一直无法在上班时间到政务中心窗口办理此项业务。永济市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的开放,极大方便了她这样的上班族。

“我下班路上路过这里,就带上身份证过来了,前后不到两分钟,我就把缴费证明打印好了,特别方便。”党冰说。

“群众在下班后可以将办理事项的相关资料放进我们的取件柜,我们工作人员通过手机验证码提取资料后进行办理,并将办理好的证照放进柜子,群众凭借手机验证码随时过来取件,群众办事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永济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政务中心主任张晓京介绍道。

永济市的上述做法是我市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工作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目前,市县两级及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15个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共配备自助办税一体机、不动产自助查询机、公积金一体自助机、智慧政务服务一体机、交通违章查询机、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中国建设银行自助终端、个人征信查询机、人社自助终端、智能取件柜、自助复印打印机等11个种类85台智能设备,可办理事项106项。

在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分为两层,一层为24小时自助办理区,配置了7台智能设备,市民可自助查询办理住房公积金、不动产、税务、行政审批等29项业务,还设立了智能取件区,为办事群众提供全天候取件业务。二层为周六、周日业务办理区,可办理医保、不动产、人社、税务、住房公积金和行政审批6个部门的62项高频便民事项。

便利化,不仅体现在普通市民的公共服务上,更体现在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上。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登记注册便利化服务,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多措并举培育发展市场主体。

我市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线上利用“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线下设立“企业开办专区(窗)”,将企业开办的登记注册、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企业公积金缴存、银行预约开户6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实现线下“一窗通办”。持续压缩市场主体开办时间,市场主体网上提交申请全部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免费领取税务UKey、免费打印复印、免费邮寄等服务,全面实现市场主体开办“零成本”。

另外,我市还加强规范化建设,通过规范网点建设、延伸服务网点、拓展服务事项,推动商事登记全帮办体系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帮办代办网点由2021年年底的510个增加到1206个,帮办代办户数占到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0%以上,为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审批更高效

 “拿地即开工”

5月23日,河津市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办好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但在几个月前,该项目就已经开工建设了,这是怎么回事?

“为让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我们采用了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办法来提高效率。”河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建设工程和公用事业股股长侯正民说。

河津市公共实训基地占地面积两亩多,投资3596.15万元,规划建设1幢地下1层地上6层实训楼以及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为河津市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服务。

该项目进入行政审批流程后,行政审批部门专人对接,进行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办理各种手续。在项目方提供土地划拨文件、立项批复、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以及监理、设计、安全等相关承诺书后,行政审批部门为其办理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项目方在先行开工的同时办理其他手续。

为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破解工程建设项目“落地难、开工慢”的普遍性难题,实现建设项目大提速,我市积极探索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措施,对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流程、时限和材料清单进行精减梳理,于今年3月22日出台了《运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重塑建设项目审批模式。

《运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出台至今,已有22个项目取得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证,有效节约了项目开工建设的跨度用时,降低了建设成本,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政策红利。

另外,我市还对照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要求,于5月26日出台《运城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了4个方面12项任务,制定了具体的线路图和时间表,逐项推进落实。

今年以来,项目前期策划完成了3个项目,运用区域评估成果办理审批项目26个,市政报装有40个事项通过系统办结;重新梳理完善联合验收管理办法,70个项目通过联合验收;将工作任务指标纳入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县级覆盖审批事项已达35项,13个县(市、区)及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供热等市政公用单位全部入驻政务大厅,有11个县(市、区)及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系统上开展了市政公用报装,共有684个事项通过并联完成审批。

监管更科学 

“一环两联三促进”

为规范全市网店经营秩序,8月3日,市市场监管局举行2022年全市网店“双随机、一公开”分类抽查检查摇号仪式。这是该局首次开展网店“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

该局结合日常检查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设计了检查事项清单,并根据网店企业风险等级,设计了D类全部抽取,B类、C类按比例抽取,A类企业不抽取的原则。通过摇号,最终确定了96户网店为2022年抽查检查对象。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开展登记注册便利化服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效果明显。今年6月9日,我市上述工作,获得国务院“2021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同时,获得优先选择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改革、企业信用监管、智慧监管、重点领域监管、公平竞争审查等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优先支持创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优先支持建设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等激励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商事制度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工作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先后在万荣县、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创新,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创新实施“一环两联三促进”工作法,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执法办案联动机制,着力提升信用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监管效能显著提升,职能作用有力彰显。

“一环两联三促进”工作法,即健全完善一套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执法环节两个联动,着力促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3项工作开展。

2021年,我市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环保等25个部门332家单位参与联合抽查,共抽查722批次,抽查各类主体7276户,分别是上年的2.3倍和2.4倍。通过开展部门联合抽查,减少入企检查1万余次,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对全市17288户食品销售经营者实现了信用分类全覆盖,根据不同信用等级确定双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已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重点领域纳入智慧监管,覆盖重点企业3.2万户;共归集公示各类涉企信用信息55万条,包括“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息4.29万条、联合惩戒信息3400条,名列全省第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