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寻找“最美盐湖守护者”】卢东友:让更多的人爱上盐湖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11

本报记者 韩维元 通讯员 关 妍 吕国玉

 卢东友在撰写盐湖保护资料。 韩维元 摄

盛夏时节,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象,宛如巨型调色板,美不胜收。

在这个巨型“调色板”中,经常会有一名头戴草帽、身穿蓝色工作装的中年人,一会俯下身看看湖水中卤虫的长势,一会又围着调水的江道转上一圈。累了,他就会习惯性地坐在湖中的堤埝上,眺望美丽的盐湖,似乎在思考和展望着盐湖的美好未来。他就是山焦盐化元明粉分公司副经理卢东友。

卢东友,从小生在盐湖边,长在盐湖边,长大后所从事的工作又与盐湖有关。刚开始,他从最基层工作做起,先后开过泵、量过方、施过工,他一边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学习,一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作为他人生的坐标。

在1984年一个秋夜,连绵秋雨导致盐湖一号滩大埝发生险情。刚刚入职两年的卢东友与200多名工人师傅一起参与到大埝的加固工作中。“在既没有大型机械,险情又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了堵住缺口,许多老党员、老师傅奋不顾身地跳进了齐腰深的水里,用身体围起了一堵墙。”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卢东友历历在目,深受感动。正是这些丰富而又朴实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卢东友感受到了老师傅对盐湖的深厚感情和对这份职业的敬畏,这些也深深影响了他。

经过基层锻炼和学习,1994年,卢东友走上了工段长的岗位,2004年又被提拔为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在工作期间,他始终秉持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思想,虚心向老一辈技术工人请教,细心揣摩、用心思考,不断总结反思,尊重客观规律,按传统工艺维修、维护盐田设施,遵循自然规律,遵照古法工艺规程,进行原料生产,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卢东友参与了盐湖古法五步产盐生产试验基地的恢复工作。2015年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在运城设立分会场,把运城盐湖产盐生产试验基地设为产盐体验点。在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卢东友和同事们一起从准备卤水开始,按照五步产盐的古法工艺结晶了200吨河东大盐,成功地完成了整个体验环节,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好评。

十年来,他和同事们一起坚持遵照古法工艺富集“过箩”板子,恢复木盘井,根据水硝生产后卤水组分的变化情况,修订产盐工艺指标参数。在“过箩”板子厚度不够的情况下,创新“过箩”工艺操作,并多次进行现场实操试验,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广泛向社会大众宣传盐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在盐化人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五步产盐法”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盐文化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这也是对一代又一代盐化人不懈努力的肯定和激励。

2019年,随着“退盐还湖”政策的出台,盐湖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盐湖的原料生产及时转型,开始了卤虫的生态规模养殖,卢东友的角色也随之转换,但他对盐湖的热爱从未因身份角色的转变而有过一丝一毫的变动,他保护盐湖、奉献盐湖的初心更加坚定。他始终坚信开发与发展一定要尊重盐湖的历史、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自然,把保护和传承放在首位。他利用自己从事盐湖相关工作39年的实践经验和优势,积极参加盐湖开发项目的研讨,提出口头和书面建议,积极建言献策,为盐湖的发展不遗余力。

在卢东友看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盐湖、认识盐湖、爱上盐湖,共同参与到盐湖的保护开发中来,盐湖的未来才会更加让人期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