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1
全国高温天已持续一个月左右,专家指出,如果高温天气持续下去,中暑及相关高温疾病患者会继续增加,户外工作者及高龄独居老人都是需关注的重点人群。高温天气对老年人的危害最大,多位三甲医院专家提出针对性防病忠告。
“我们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位70多岁的热射病患者,为了省电费,不肯开空调。”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宏说。近期,广州也有多名八九十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暑,不开空调是重要原因。专家指出,老年人不开空调,有的是不舍得,有的是不喜欢,还有的是感觉不热。其实,即便感觉不热,长期处于室内高温(33℃以上)、高湿(湿度60%以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中暑风险依然高。即使老年人不觉得热,也建议子女帮老人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劝说其减少外出活动。如出现不适,尽快送医。
●谨防假中暑真心梗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韩楠楠表示,最近接诊了许多因为心脑血管病突发晕厥的老年患者,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
医生提醒,闷热天气易使人心情烦躁、胸闷气短,再加上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易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特别要警惕心梗、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预防心肌梗死,建议多补水,少食多餐;控制好情绪;冠心病患者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
此外,有些老人及家人错把心梗当中暑。因为中暑和心梗在初期都会有头昏、乏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下3招可帮助区分中暑和心梗。1.判断是否在容易中暑的环境(如高温、高湿或密闭空间)下发病。2.判断出汗的部位:中暑主要是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部位出汗,且皮肤温度升高;心梗发作时,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处,皮肤温度相对较低,俗称“出冷汗”。3.判断胸闷的轻重。中暑时胸闷相对轻微,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剧烈而持久,伴有全身不适,常有压榨感和濒死感。
盛夏,老年人要注意关注血压。已有高血压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常测血压,坚持服药,避免血压波动。平素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也要防止血压过低。老年人夏季本易睡眠不好,更要防止过劳、避免熬夜。
●空调虽好,贪凉也致病
高温天,贪凉也致病。近日,西安一名老人因长期待在空调房内,体温高达39℃,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症状,医生以肺部严重感染将其收入ICU治疗。近半月来,长沙市第三医院针灸治疗室已收治12位因贪凉导致面瘫的患者。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勇生提醒大众注意健康使用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开空调睡觉要穿纯棉衣服和盖被子,空调滤网和管道宜定期清洗。
“空调病”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表现为咳嗽、鼻塞、拉肚子;有的人表现为鼻子干、喉咙干、皮肤干;受凉严重的,则可能引发面瘫。很多人也因为贪凉导致腰痛严重,近期因腰痛来骨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
此外,夏季也是右侧肩周炎高发期,因为汽车空调一般在右边。如出现此症状,可在早期进行局部热敷、理疗,若无改善,需及时就医。
●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解暑药
在很多人看来,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可谓万能解暑药。然而,宁波的董女士近日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后自觉中暑,服用了藿香正气胶囊,不仅症状没缓解,精神状态也逐渐萎靡,不得不来看急诊。
宁波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隆康健检查后表示,董女士是高温天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导致中暑,属于中阳暑,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不对症。他指出,中暑也分阴阳。阳暑是指夏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长时间户外活动导致。阴暑则因避热贪凉引起,比如极热状态时突然进入空调房猛吹凉风、马上洗冷水澡、吃大量冷饮等,都会使暑湿困于体内,身体难以散热。
如果中了阳暑,出现高热、心烦、口渴、大汗等症状,可遵医嘱选用中成药十滴水和仁丹(婴幼儿、孕妇禁用)。另外,可以喝绿豆汤、荷叶茶及吃西瓜等祛暑。
如果中了阴暑,出现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头身困重、关节酸痛、神疲倦怠、腹泻腹痛等症状,可食用薏苡仁粥以健脾祛湿,或喝点生姜茶温中散寒。藿香正气水属温热类药物,适用于贪凉、贪食冷饮所致的风寒感冒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主要用来理气祛湿和驱寒,适合治疗因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钱江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