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情怀激荡

——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三团歌剧《党的女儿》观后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7-14

□记者 张建群

7月11日晚,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重磅打造的首部板腔体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在该院礼堂成功首演,以整齐的演员阵容、全新的舞台设备、直抵人心的艺术表达为广大运城观众,献上了一场撼人心魄的艺术盛宴。

(一)


“你看那天上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啊,哪管他道路平不平。”这经典的旋律,自歌剧《党的女儿》问世,就作为插曲,因为旋律优美、情感动人而插上了艺术的翅膀,飞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撼人心魄,动人心弦。

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三团重排的歌剧《党的女儿》,有部分音乐借鉴了蒲剧的声腔艺术,雄浑、悲怆、亲切,极易抓住观众的耳与心。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因为演员不同了、音乐有细微变化了、演出场所在运城了,而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情绪感染力。

大幕甫一拉开,形势便令人揪心。1935年,江西苏区杜鹃坡,红军长征北上,杜鹃坡上形势突变。共产党员田玉梅与其他6名党员,因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一起被押往坡上将要枪毙。田玉梅的女儿、7岁的鹃妹子在七叔公的带领下来为妈妈送行,母女俩在杜鹃坡前生离死别。女儿悲泣,杜鹃啼血,玉梅跪地将女儿托付于七叔公。枪声响过,玉梅死里逃生,老支书临终前告诉她,党内有叛徒。

田玉梅冒死找到区委书记马家辉,告诉他党内出了叛徒的消息,却不料叛徒正是马家辉。在马家辉妻子、党员桂英的帮助下,玉梅逃走。玉梅找到七叔公,与桂英三人成立党小组,继续为党工作,寻找盐巴和咸菜。马家辉追来,桂英因掩护玉梅逃走而被打死。共产党员小程打死了马家辉。玉梅与女儿鹃妹子给游击队送盐时被反动派包围,母女壮烈牺牲。杜鹃坡上,杜鹃花红如血,霞光满天。

(二)


扮演田玉梅的是运城青年演员梁晓丽。剧中的田玉梅英姿飒爽,大义凛然,以极强的控场能力和满满的正能量,紧紧地吸引了台下观众的眼球。其唱腔大气磅礴,嗓音清亮、情感饱满、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与感染力,无论是与女儿诀别的凄楚,还是对桂英恨铁不成钢的劝解;无论是对七叔公误解时的无奈,还是对马家辉叛变革命的愤慨,她都拿捏得精准到位,真切感人,表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表演功力。

主角出彩,配角同样为该剧增色不少。叛徒马家辉虽然是反面人物,但是扮演者冯海荣出色的表演刻画,让这个角色很真实、很艺术,同时也更好地衬托了共产党员田玉梅形象的高大。冯海荣原来是戏剧演员,不仅唱腔功夫过硬,而且做戏亦细致精到。手眼身法步,他运用得得心应手、娴熟自然,把马家辉的功利、胆怯、见风使舵、自私狡诈和阴险毒辣刻画得细致入微,对观众有很强的带入感。比如他说,“形势大变,伸着脖子掉脑袋那是傻瓜。保全性命活下来才识时务”,让观众暗暗慨叹,这样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人不叛变革命简直是不可能的。

冯海荣扮相逼真贴切,与叛徒的身份十分吻合。中分头,分开的刘海在额头前晃动,遮住了他那双滴溜溜转的眼。瘦削的身材上穿着一套中式衣褂,投射了他的软弱与卑怯。冯海荣咬字清晰准确,唱腔从容饱满,音质圆润,音色清亮,行腔沉稳从容,表现了马家辉阴沉奸险的性格,让反面人物有了相当的立体感和艺术性,对激烈紧张的剧情起到了有效的调节作用。

扮演马家辉妻子桂英的是歌唱演员畅萍。畅萍原来也是戏剧演员,她扮相清秀,身材婀娜,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她那优美的唱腔,声如银铃,情似溪水,缠绵悲怆,动人心怀。畅萍出生于艺术家庭,其父畅元发是运城著名的作曲家。畅萍幼承庭训,对音乐艺术有较高的领悟力与表现力。她扮演的桂英,软弱多情,在丈夫马家辉叛变后,受刺激而发疯。目睹马家辉残害共产党员,她以死相抗。在被田玉梅救下后,她决心与玉梅一起重新革命。在马家辉向玉梅开枪时,她勇敢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子弹,壮烈牺牲。

桂英虽然是配角,但畅萍以细腻的表演、深情的演唱绽放出别样光彩,为《党的女儿》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艺术魅力。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她与马家辉的扮演者是夫妻。台下夫妻,台上夫妻,情感的契合、艺术的磨砺,让人回味、动人心怀。

扮演七叔公的优秀青年演员何坤,唱腔浑厚、舒畅,饱满嘹亮,塑造了一位热爱革命、热爱共产党、富有正义感、对党一往情深的老农民形象。现实中的何坤是一名“80后”,性格忠厚诚恳,以唱功见长。歌剧舞台上,他扮演年龄跨度极大的老人,沉着稳健,表现不俗,值得点赞。

还有扮演鹃妹子的小演员侯诗璇,虽然年龄小,但唱腔动听、扮相俊美,情感准确到位,令人赞叹。

还有几位演员,如共产党员小程的扮演者、反动派孙团长的扮演者等,虽然戏份不多,但都很有光彩。整台歌剧,演员阵容齐整,表现出相当的艺术水准,各有所长,而且相得益彰。

(三)


科技的发达给了艺术更现代的表现载体。整台歌剧中,台上的电子大屏从火红的杜鹃花到茂密的丛林,从起伏的山峦到耀眼的朝辉,侧台加背景全覆盖式的舞台画面,给了观众一种沉浸式体验,让演员们的表现有了强大的背景烘托。

整台歌剧音乐制作堪称完美,蒲剧旋律的应用,对运城本土观众更富吸引力。伴唱与独唱、序曲与间奏,起伏跌宕,急管繁弦,恰到好处。

据三团团长邢平介绍,年初开始筹备重排歌剧《党的女儿》,半年中,所有演职员们不辞劳苦,反复打磨,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剧情中无我,只服务剧情,在奉献中有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正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党的女儿》才有了这样的风采。

演员们过硬的艺术功底,给予了歌剧不平常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在幸福安宁的现实生活间隙,欣赏这样一出内容早已为观众熟悉、但艺术表现力又是全新的大剧,深深体悟到好的艺术,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让人情怀激荡。

《党的女儿》告诉我们,一百年来,我们的党和人民鱼水情深、血肉相连。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与奉献,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是一部党的历史大剧,却有着最重要的现实力量。正如歌剧结束时,田玉梅畅想未来演唱的大段唱那样:未来的中国,必然是幸福的中国。孩子们早上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去安静的校园读书学本领,长大好建设祖国。老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和平安宁的祖国创造幸福的生活。

“你看那天上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洒下光明……”这个旋律,在运城上空,在运城人的心上,久久回响。

那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记者 薛丽娟 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