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铭刻在石头上的村史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7-05

■杨明珠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次偶遇,几句闲谈,竟与张樊村结下不解之缘。

那是去岁11月24日下午,与同事王在京从司马光祠返回县城途中,遇到他一位老友,言说在村里寻访家族史料时发现不少文字碑石。出于职业的敏感和本能,我便不由得询问其详情。

此兄姓陈名玉琪,闻喜张樊人,夏县退休干部,居家赋闲,在村里有个“乡贤会会长”的响亮头衔。听其侃侃而谈,我们不由得兴趣陡添,于是顾不得天色向晚,几个六十多岁的老小伙儿,便迫不及待地驱车一溜烟奔往张樊。

张樊村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西北角,由张樊、石键、王家庄、郑家庄四个自然村庄组成,西邻盐湖区上王乡,南近夏县水头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济济。据清康熙、乾隆、光绪三种《夏县志》记载,张樊村历属夏县夏川乡义马里。“石键晚钟”为邑之著名八景之一。

到达目的地,一经踏看,诚如所言,其老村、新宅、巷道、井台、崖上、沟边,乃至草莽荆棘中、人迹罕至处,大小碑石随处可见,其中不乏遗存完整和极具文献史料价值者。完全想不到,在一个山乡村落,竟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石刻遗存,着实令人激动和振奋!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尤其是张樊村所处稷王山麓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我们愈发强烈地预感到:这里的散佚石刻一定不会仅止于此,倘若继续搜寻,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于是乎,几个老弟兄不由兴趣倍增,自信满满,更心血来潮地冒出一个大胆想法——

如果能把张樊村及其周边这些散落于民间、无人问津的石刻,不论其完残程度,只要是刻有文字和经艺术加工的,一概搜集并收藏于村委会加以保护、整理,以供有关方面专业人士研究,无论是说抢救祖先遗留下的石刻文化,还是说守护张樊的历史文明,都是一件功德无量之善事!

玉琪兄闻言,不假思索,慨然担当,并力邀我们参与,以壮底气。作为退休文物工作者,尤其是对石刻文化的极度偏爱,我们自然当仁不让,乐于尽责,甘愿为之发挥自身优势和余热。

几个人具体分工为:由玉琪兄坐镇总指挥,并组织人力搜寻、集中,我与王在京、郭永贵、赵磊等帮助拓印、拍照和文字整理。

所幸的是,当玉琪兄将这些想法和实施方案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秀平同志汇报后,迅即得到村“两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检察院帮扶工作队驻张樊村第一书记王蕊,也给予极大关怀和鼓励,同时还赢得了村里许多村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于是,玉琪兄振臂一呼,村里大批热心公益的中老年朋友纷纷投身,踊跃参与,自甘奉献,分文不取。尤其是以原党支部书记王建忠为首的一干人,无论寒冬还是炎夏,翻山越沟,爬高就低,晴天汗、雨天泥,啃干馍、喝凉水,不畏艰险,忘却苦累,甚至放下家里的事情和农活,披荆斩棘,寻石访碑,形成了一支民间自发且自觉的特别能战斗的古代石刻文物保护生力军。不少村民在他们的感召下,也不时地通报信息,尽一己之力。

从去冬至今,搜集整理工作从未歇息,不知有多少时日,或值风雨之际,或当夜幕降临,搜集石刻的弟兄们,他们每每放下碗、丢下手,拖着一身疲惫,却怀着满腔热忱,就都习惯性地聚集到会长玉琪兄家里,分享当天“战果”,研究明日“战机”……作为这项公益活动的“发起人”和“志愿者”,我有幸十上张樊,和他们摸爬在一起,得以近距离接触他们,农民兄弟们性格之朴实、品德之纯美、热情之高昂、精神之可贵,实实让我觉得震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搜集登记石刻(包括残件)近200件(通),内容涉及寺庙、功德、禁令、懿行、教育、人文、民俗、地界等。这些类别繁多的古代石刻,蕴藏着大量的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教育以及民俗风情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集地方历史、文学、书法艺术和雕刻技艺于一体,堪称“写在石头上的史书”和“百科全书”。这无疑是张樊村的历代祖先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也是闻喜县夏县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我国石刻文献遗产宝库中的遗珍。它们对于挖掘张樊村的历史文化,研究以张樊村为中心的乡村民间社会发展、历史沿革,继承弘扬祖先的良风美德,珍存记忆,留住乡愁,教育后代,尤其对当今发挥地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法的熟练,工作的深入,可以预见,这里必定还会有新的惊喜和重要发现!而这些丰富多彩、鲜有其匹的石刻遗珍,也会成为张樊村一大令人向慕的旅游品牌和独特亮丽的文化名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