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19
蔡相龙 贾京璐
▲“舜歌南风”雕像 (《资料图》)
乐者,天地之和也。中国乃“礼乐之邦”,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道清澈溪流,每一朵浪花都闪烁着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
音乐要靠乐器来承载,乐器依材制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之为“八音”,一件件风格不同的乐器,共同见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历程。
相传,虞舜南巡,途经韶山,见此处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便命侍从演奏起和成韶乐,一时间,山鸣谷应,凤凰闻乐展翅,还引来百鸟和鸣。舜帝长吟《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其爱民情怀溢于言表,故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之说。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关乎政治,也关乎道德。更赖于周公制礼作乐,推动礼与乐紧密相连,直至浑然一体,以乐辅礼、以礼相乐,礼乐并行、相须为用,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调。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和。透过《诗经》纸背,传出了一场宴会的乐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你看,瑟与笙此起彼应,欢快的旋律反映的是主宾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善政的不懈追求。
音乐当为尽善尽美的化身。孔子在齐国闻听韶乐,这种美妙之音已不仅能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为之赞赏不已,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其中和醇厚,更蕴含着道德的圆满。孔子还拜师襄子学琴,作《幽兰操》,表达君子修德立道,不以穷困而改节之志,这已是孔子历经沧桑的后话了。
最能体现古乐恢弘气势的,是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1978年从战国曾侯乙墓破土而出的编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编钟钟架七米多长,两米多高,全套编钟六十余件,令人目不暇接,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成就。放飞想象吧,王侯相聚一堂,肃穆执礼,演奏人员庄严地将编钟敲响,与编磬、笙、笛子、瑟等乐器安然合奏,交相辉映的金声玉振、天籁绝响岂能不震人心魄?
在外交场合,音乐同样是重要的礼仪。广为流传的渑池会盟,是一个以乐器作为武器交锋的故事。秦王以强凌弱,胁迫赵王先鼓瑟,且令记入秦史。蔺相如愤然而起,请秦王亦要击缶,秦王怒而不允,蔺相如正气凛然欲以命相搏,迫使秦王击缶,并令记入赵史。这几声缶乐,正是硬脊梁凭斗争换来的应有尊严。
其实,缶更属于民间而不是庙堂,乃盛酒浆的陶器瓦器,没那么多约束,鼓之便以节歌。“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用泥土制成的缶别有一番厚重与大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2008人击打2008个缶,高声吟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让世界触碰到了中华民族穿越千年流淌至今的精神血脉。 (《中国纪检监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