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纵情笔墨 写出自己—老凹先生及其书法印象

来源:发布者:景斌时间:2022-04-19


见到老凹先生时,他在誊写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可谓家喻户晓,老凹先生也记不清自己摘抄过多少遍了。只要一有闲,他就提笔行文。

他对《道德经》中的诸多哲理都十分赞同,诸如“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其实,直呼“老凹”是不妥的,无论是从哪方面讲。“老凹”是我市书法名家卫牢娃先生的笔名。大抵知道熟悉他的人,都对他的为人及书法赞赏有加,亦多称其“老凹”。

作为后学晚辈,称“老凹先生”,既有满心崇敬之意,更添亲切之情。

1949年出生的老凹先生,祖籍临猗,但一直在永济工作。在这两块人文厚重的沃土滋养下,他一手诗文、一手书法,倒也活得自在、博得盛名。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他是钟情诗文的。那时的稿费,还是一项不菲的收入,他常有诗文见诸报刊。醉心于诗文,难免要在文学领域深耕,这一点,他笃行不怠,须臾不忘。

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作调整,老凹与笔墨打起了交道。这一路,就走到了现在。

这么多年,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曾担任运城市书协副主席。其作品以行草为主,曾入选全国展、全国中青展、中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大展,也多次获奖。

“纵情笔墨,写出自己。”在老凹先生看来,练书法是讲究天赋和悟性的。这也是他认可“道法自然”的原因。有了天赋和悟性,再加上后天的苦练,“三生万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欣赏老凹先生的字,却不敢言语,毕竟是门外汉。故此处引用几位大家之语,足以表情达意。

“观其书,先生虽依然故我,神寄于心、形随于意,袭以往之书风、抒自个之性情,然于尺幅中、行字间,犹可发见其在故中求新、常中求变。从容而静穆、简约而峻健。笔法萧散,逸若云鹤;骨气深稳,劲如崖松。加之先生又擅词章,诗书联袂,情高韵远,相映成趣。”

“是颜真卿呢,还是陆机呢,仿佛是,却又都不是。你能看到颜真卿、陆机的影子,又不是颜真卿、陆机的本体,绝对是老凹自己。吮吸着颜真卿、陆机的营养,长的却是自己的骨肉。这才是得意忘形,得其意而忘其行,得颜真卿、陆机之意而忘颜真卿、陆机之形,自成一家之体。学颜学陆不假,得颜得陆意旨不假——要的就是他们那一点意趣,写出来的只是自己,是自己的性情、是自己的个性、是自己的心灵。”

“诚朴为人人皆友我,劳谦待事事可随心。”“含和养德身无丝缕,咀英嚼华腹有诗书。”“臧否毁誉由他去,留块傲骨做脊梁。”

上述这些都是老凹先生的挚友杨明珠、王西兰、毕星星等人所说。这些都是出生在河东、在山西文坛乃至全国文坛响当当的人物。

当然不止这些。

《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朱中原说:“老凹的书法,代表着当代文人书法的一种新的高度。说他是旗帜性人物,也许有夸大之嫌。但从老凹身上,却看到了文人书法的希望。”

著名书法评论家斯舜威说:“老凹的可喜之处也恰恰在于,路子正、功夫深,其书法是从书法正脉而来,具有扎实的书法基础,具有较高的书法专业水准。他对魏碑、汉碑、章草都有过钻研,其用笔凝练、厚重,拙得有味。他对二王、颜体、柳体都有过体悟,故其书法结体变化多端而始终保持稳重大方的形姿。”

对于朋友的夸赞,老凹先生觉得受之有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法更是博大精深,我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能将胸臆付笔墨即可”。

(本版书法作品均由杨洋翻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