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思政课,创新才能入心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新高校思政课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4-15

记者 李宏伟

“同学们,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唱响中国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近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运城师专”)7名校领导和15名思政课教师陆续在全校114个班级课堂上开展“开学第一课”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这是该校坚持开展的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的场景。

近年来,运城师专积极创新高校思政课,该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充分彰显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从而让思政课成为学校铸魂育人的“加油站”“蓄水池”,让高校思政课“活”了起来。

运城师专思政教师深入田间地头集体备课 (资料图片)

  思政微课——

   “小课”里的大视界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很多人眼里,勤奋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对学习、工作、成就事业都非常重要。如果你去看科学家、著名学者和伟人们的生平,你会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的身上都有这种品质……”运城师专青年教师权彦明主讲的思政微课《勤奋,不只是一种人格》,在线上一开播,就受到学生的好评。

近年来,运城师专党委对思政理论课建设极为重视,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指导思政教师守好思政教育课堂主渠道。该校积极探索并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通、微信、钉钉等平台和学生互动,引导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成稳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思政微课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课。

为了建设铸魂育人思政微课程体系,该校制订了《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铸魂育人计划实施方案》,启动了铸魂育人“三个工程”专项建设工作。据悉,铸魂育人计划是深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是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关键。

在教学中,学校鼓励思政教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对理论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李文娟老师紧密联系实际,把生动的案例带入课堂,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诠释理论;何肇烈老师课前开展“一周要闻播报”活动,抓住每周的重点时政新闻进行解读。

自思政微课开展以来,各教学系部积极响应并认真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果。郅永果、潘璐两名思政教师讲述的党史微课入选“山西省百名思政教师优秀党史微课”。侯博老师指导,中文系学生邓楚洁、王依新、薛宇容讲述的《风云变幻初心不改》入选“山西省百名大中小学生讲党史故事优秀微视频”。

“我喜欢郅永果老师的《红船从这里起航》,讲述了百年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航船的扬帆起航,阐释了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我看了后深受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知,树立了自信。未来我要以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自己的榜样,砥砺奋斗,勇毅前行,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大三学生高瑜说。

  集体备课—— 

    鲜活素材进课堂

“我家能致富就是因为党的政策好,我还要大干一番……”在万荣县庙后村,“致富能人”解树红给前来调研的思政课教师说着自己的“致富经”。作为当地的蔬菜、水果经纪人,他20天时间,仅帮助村民销售杏、西红柿等就收入几万元。为了讲好思政课,寻找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开花结果的活例子,运城师专思政部将传统的集体备课拉到了农村一线。

“走进乡村,贴近农户,让我们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和鲜活案例,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思政课教师朱春红深有体会地说。

  为使广大思政课教师备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程,该校思政部组织思政教师深入农村,见证村民脱贫致富后的美好生活、感受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带给农村的新变化。12名学校思政教师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农村的发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通过鲜活的思政课程,学生充分了解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运城师专积极实施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实现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该校制定并实施《运城师专思政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在实践中,思政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制定“教研室集体备课计划”,备课内容、时间和次数由教研室安排,要涵盖课程的重点内容、新的理念,并要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融入教学。

“我们的备课都要以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以大学生思想状况等为主题来开展,要求备课教师要聚焦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研究开展集体备课。”教师袁贞说,为了上好思政课,集体备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定期开展以“学生想听的思政课”等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并将调研成果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参考。支持并鼓励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参与集体备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开展研讨交流,切实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董思潮老师说,作为集体备课中的主备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为此他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讲课时以说课的形式呈现准备的内容,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所以备课要课题明确、目标准确,体现“精讲”原则,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要详备,精讲内容恰当,时间安排合理。总之,学校的思政课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的有机结合。

据悉,该校每两周以课程组为单位分别召开教研会及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由一位或两位教师主备,同时组织思政教师赴农村进行集体备课,丰富完善教案,另外还成立思政教师宣讲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思政教师每月面向全体党员进行理论宣讲,同时面向基层和党政机关进行理论宣讲。

 “大思政课”——

   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以我们的思政理论课一定要上好。”运城师专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卫国说。

每年开学,该校非常重视“开学第一课”。今年春季开学前夕,运城师专思政部全体教师就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学习交流、集体备课。大家就教案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谈了观点、讲了想法。大家一致表示要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宣讲好、阐释好。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该校将思政课不仅仅上在课堂,还融入学校教育的活动中。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在一月一次的《思政大讲堂》中,该校专职组织员紧紧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引导各系青年学生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

在今年第一季度支部书记党课上,13名党支部书记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以及为群众办实事的使命高度,紧扣“凝聚人心”这一根本,突出“服务中心”这一要求和“风险防控”这一重点为全校300余名党员作了心得交流,谈了感受。与会党员纷纷表示新学期要有新行动,新学期要有新作为。

同时,为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让思政理论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该校还先后举办了两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运城师专通过“开学第一课”“思政大讲堂”“书记讲党课”“大学生讲党课”等一系列的“大思政课”,既创新了授课模式,又丰富了课程内容,为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导航课和人生课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运城师专学子们纷纷表示,学校的思政课接地气,也聚人气,让“有意义”的理论有“意思”,这样的思政课更有亲和力,让人更有收获感。他们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奋斗目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