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义利之间:从孟子游梁祠到山陕甘会馆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1-14

开封山陕甘会馆 (资料图)

赵凡聚

义、利之辩是中国传统政治和道德文化中的大关目。孔子强调仁义,把义放在利益之上,但他并不排除对个人利益的正当追求,甚至说“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为求富贵,虽执鞭坠蹬那样的“贱役”自己也愿意去做。在孔子看来,只有那些有背于仁义的富贵才不值得追求,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最早将义与利对立起来。孟子义、利对立的最强音发自古城开封。

众所周知,开封战国时期是魏都大梁,魏国因此也称“梁国”。魏(梁)国的魏(梁)惠王与孟子同时。因为魏国为强秦所逼久矣,其统治中心一再迁徙,最终离开三晋故地,迁到关(崤关)以东的大梁,来自秦国的威胁却如影随形,仍然摆脱不了。利国强兵之策当然是魏惠王最为渴求的,他希望孟老夫子能为他贡献这方面的良策。两人见面,魏惠王这一愿望刚一出口,就被孟子兜头泼来一盆冷水:“何必曰利?”接着说出仁义的好处。这篇名对(对问)是孟子思想的宣言书,是“孟子主义”的旗帜。因为它是在开封发出、树起的,后人特在开封立祠纪念,“孟子游梁祠”是也。祠的主体建筑已消失,仅存“棂星门”牌楼。古往今来,若说关于义薄云天的宏论,没有谁能盖过孟子。

至于义的实践者,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关羽了!他的历史与传奇故事妇孺皆知,无须多言,他的品德虽不止重义一个方面,但在重视和践行义的方面最为突出,开封山陕甘会馆里著名的“鸡爪牌坊”上“大义参天”四个金字的评价已臻极致了。由此可见,会馆的建设者最为看重的,也正是关羽品质里的那个大写的“义”字。

问题来了:山陕甘会馆是商人的会馆,即今天商会的会所。而商人,在古来朝野的评价中,是最重利益的群体。白居易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让商人“唯利是图”的“差评”直到今天还难以消掉。那么,重利的商人们为什么又要斥巨资建设如此精致的庙宇,祭祀“义神”关公爷呢?

商人重利无疑是理所当然的,倘不重利,商人也就不存在了,社会财富的增值也将大大减少。重利和唯利是两码事,就像爱吃与只知道吃、爱看戏与只看戏大不相同一样。但人们评价事物恒持两端,常失中庸,普遍地把重利等同于唯利是图,甚至说出“无商不奸”的绝对话来。虽然古今有无数疏财仗义、急公好义的商人为人称道(在近年的震灾、水灾、疫情灾害中,商人也是冲锋在前,扶危救困),但仍然改变不了数千年形成的轻商薄商的陈腐观念。彰显正能量,彻底改变重利、唯利形象,一直是商人群体和商界领袖的一大心愿。于是,建关帝庙,树“义”字旗,号召本界人士多行善事,广兴义举,就成了商人的共同选择。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商人在中原重镇开封共建会馆,配建关帝庙,盖亦为此也!但世人很难理解先辈商人建关帝庙的良苦用心,山陕甘会馆如鲫的游人大多贪看绝世的砖雕、木雕和石雕,既没导游提起,更没几个人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固执地以为他们祭祀关公只是为了求财。后世的商人也不理解前辈的善意苦心,竟把“大义参天”的关云长当成“武财神”来顶礼膜拜,不知贩枣生意也没做大、一辈子没积什么财帛的关老爷受了人家的香火之后将何以为报。

建关帝庙,不是一般商人有此能力的,即使对资产亿万的巨商大贾来说也非易事。小商小铺虽然建不起关帝庙,也不废对关老爷的信仰,一张桌子、一座神龛、一块木板,安置一尊关公像,或者只在墙上贴一张关公真容,早晚三炷香一展虔敬,也就可以了。

关公信仰如今已是商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以封建迷信视之。敬拜关公无可厚非,只是提醒一下商人朋友们:当你在关公面前早晚拜祷之时,除了大发利市、财源广进之外,是否也要想一想义利兼得、以利济义、行义致利的道理?

(《汴梁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