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闻喜“囍”俗文化探析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2-16

《闻喜县志》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十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外出巡幸路经此地,闻南越(番禺)大捷,因获喜讯(喜),遂赐桐乡为闻喜(喜);次日,汉武帝梦金人西来,抱儿授帝,帝警寝,报生太子(喜),遂命卜地(东关)建太子庙(喜)。因喜而喜,双喜临门,喜事连连,闻喜便应运而生“囍城”之美名。

两千多年来,在闻喜民间订婚时,贴囍联、喝囍茶、散囍馍;结婚时,喝囍酒、吃囍宴、淘囍闹洞房;成长时,过满月纳囍锁、夸娃可爱说囍狗、金榜题名升学囍;置业时,选址叫纳囍,上梁为添囍,搬家乔迁囍;年老时,寿诞是囍寿、去世叫囍丧、合葬称囍葬,世世代代传承着闻喜囍俗文化。

囍狗,《稷麓方言土语》记述:囍狗是好看、可爱、漂亮的意思,实属闻喜方言囍俗文化。在闻喜当地,孩子过满月又叫“挂旗”,颇有讲究。首先是淘囍。宝宝出生快满一个月之时,父母会通过赠送油饭或蛋糕等食物告知亲朋好友,希望大家一起庆祝宝宝满月。此时父母的亲戚朋友也会送宝宝一些衣物、鸡蛋、红糖作为回礼。接着是剃头。婴儿出生后满1个月,就可剃掉婴儿的胎发,也有父母会选在出生后第24天剃发,即取“二十四孝”之意,希望宝宝将来成为孝子。最后是过满月。舅家带上写有“掌上明珠”或“建国栋梁”的红色竖旗,亲朋好友给宝宝带上小儿衣物、“囫囵”花馍或是银囍锁和零花钱到主家吃一顿“满月席”。许多亲戚联合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给宝宝买的上衣、裤子用别针或线简单地缝在上面。过满月时,把这块布料连同上面别的衣服带到主家,在鞭炮声中悬挂红色竖旗表示庆祝。客人中的妇女往往要到卧室看望一下宝宝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银囍锁系红绳挂在宝宝脖子上,红绳上拴着送给宝宝的零花钱,并问长问短,说吉祥话以示祝贺。

囍茶,《稷麓方言土语》记述:囍茶是喜欢、喜爱、认可的意思,实为闻喜方言囍俗文化。在闻喜,订婚叫“许亲”或“定亲”。一般选择农历三、六、九等吉日,男女双方家长在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囍茶象征冰清玉洁的爱情,故喝囍茶以示男女两家相互喜欢认可;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将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又称为“吃面”。男方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方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订婚当天女家要在亲戚的陪同下去男家看看。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女家一定数量的彩礼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意绵绵不断。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服装、鞋帽、文具外,也有十几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从中间切开,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囍馍”。囍茶,闻喜苦丁,生于龙凤囍谷,以药制茶,茶入药中,品茶悟道,滋身养心。囍茶为何称为圣品?囍茶乃大自然苦丁之叶,吸纳宇宙日月之精华,吸纳大地微量之元素,吸纳天地交会之灵气。囍茶为何让人以身相许?一叶一世界,低调汲取天地精华,滚烫释放自我价值;苦涩才香甜,艰苦奋斗创业,乐享甜蜜生活;和合而温润,厚德载福品茶,品味囍悦人生,蕴含身心灵融合价值观。人生唯有品茶高,囍茶煮雪品人生。

淘囍,《稷麓方言土语》记述:淘囍是闹洞房的意思,堪称闻喜方言囍俗文化之高潮。旧志载:“婚之夕,戚友强婿与妇传杯,谓之淘囍。”囍俗有“淘房淘囍,越淘越囍”“不淘不发,越淘越发”之说,以此增添新婚喜庆气氛。实际上,淘囍本是为了“扯脸皮”。过去受“男女授受不亲”思想束缚,两性间不可接触。洞房花烛夜,新人之间难免害羞不自然。淘囍时,一经众人推揉挤按,双方身体有所接触,自然就“扯”开脸皮了。除此而外,囍俗以为新婚之夜,神鬼也会凑热闹于房。洞房若过于安静肃穆,“人不淘鬼淘”,不利花烛夜合卺(jǐn 旧时结婚男女同杯饮酒之礼)之礼。因此,淘囍也有驱邪求吉之心愿。在闻喜,结婚当天,新郎理发、刮脸时,要坐马褥两个,坐后一个交与女方,一个自用;新娘要身穿红衣裙,头顶红盖头,全身上下洋溢着喜悦的气息。新娘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女儿出嫁这天,娘家妈要关照女儿少喝水,多吃鸡蛋,怕女儿到了婆家挨饿。新娘由女方的“送姑”(伴娘)和男方的“捏姑”(伴郎)左右搀扶下轿。新娘到新郎家的头一件事就是跨火盆以驱邪,寓意夫妇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拜堂后,新郎新娘要拉上同心结,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洞房。入洞房后,新郎要用秤杆将盖头挑掉。之所以要用秤杆挑红盖头,是因为旧称一斤为十六两,十六颗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共十六个数,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之意。新郎还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有辟邪之意。“淘囍”“囍公婆”这类囍俗更是将囍俗氛围渲染到极致。

添囍,《稷麓方言土语》记述:添囍是款款添加德福的意思,实为闻喜方言囍俗文化之绝活。闻喜人称“上梁”为添囍,颇有讲究。“上梁”前,主家须请先生挑选个好日吉时,一般都会挑选农历含三、六、九的日子,而“上梁”时辰一般会选择在午时。据称,姜太公神通广大,能够避凶驱邪,因此主家在“上梁”当天将写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牌位竖在工地,先行祭拜一番。在房梁的中间裹上一块红布,两端贴上写有“上梁大吉”或“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之类吉祥话的红纸,“挂彩”以求大吉大利。接下来是“祭梁”,需要准备三盘供品,摆上鲜花,木工的墨斗、曲尺,然后点燃香烛、鞭炮、纸钱祭拜。紧接着是“拉梁”,主家要挑选八个父母双全的青年人爬上墙头去“拉梁”,木匠在旁高声吟诵“下有金鸡叫,上有凤凰来,大家加把劲,华堂盖起来”的口歌。房梁拉上屋脊后,需要校对位置,这个校对过程俗称“稳梁”。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就是将左边的梁头适当垫高一些,或将右边的梁头适当降低一些。最后,在鞭炮齐鸣声中,木匠师傅将混有囍糖、花生、彩纸的高粱从空中撒下,添囍“上梁”仪式结束。

囍葬,《清稗类钞》“丧祭类”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闻喜人谓“囍丧”是“福寿全归”(“全”字应作“圆满”解),即全福、全寿、全终,三项条件缺一不可。一、全福。生前自家门内确系“螽斯衍庆”,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长,甚至已被尊为祖者。二、全寿。亡人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囍丧”的条件,故称其为“老囍丧”。三、全终。全终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闻喜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囍丧”的根本条件。如果只具备上述第一、二两项条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灾人祸致死,则不能算作“老囍丧”。如果已故夫妇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百年合葬又称之为囍葬。

从闻喜囍俗中,我们不难看出闻喜方言与囍俗的密切关系:囍俗是方言存在的载体,如果没有囍俗语境,则不会产生记载这一种囍俗的方言词语,而这些方言词语更使囍俗得以流传,被人们所熟知。如果没有方言,我们则无法解释许多民俗现象,更不可能将它们传承下来。

闻喜囍俗文化,和合温润,源远流长,孕育于董父豢龙文化之渊源(润泽),诞生于汉武帝闻喜之光华(温良),熏陶于郭璞风水鼻祖之经典(和气),传承于将相世家家国之情怀(合意)。囍俗文化根植于百姓心田,从开花到结果,从春夏到秋冬,年复一年,枝繁而叶茂;抬头见囍鹊喳喳飞舞,回头碰囍狗旺旺撒欢,低头品囍茶相亲相爱,囍俗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源自尧舜禹汤,穿过晋文汉武,历经唐风宋韵,它是五千年中国囍俗文化主题公园,一个让你魂牵梦绕、梦想成囍的地方,一个被誉为“将相故里,华夏囍根,淘囍乐园”的风水宝地,它有一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叫闻喜。

总而言之,闻喜囍俗文化和合温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一无二。(郭国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