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补德”补出好家风
——记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盐湖区景丛样家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14

家风如春风,是一股无形的力量,雨润万物。为团结引领广大家庭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家庭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颂党恩 传家风”为主题,全国妇联、省妇联发动群众自荐互荐、网上评议,层层推选出了“全国最美家庭”“三晋最美家庭”。我市景丛样、闫美菊和席建伟3户家庭获得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荣誉,曹京萌、张思学、王永红、樊小枝和张凤艳5户家庭获得2021年上半年“三晋最美家庭”荣誉。

今起,推出“最美家庭风采录”系列报道,从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中,倾听她们的最美故事,感受最美“家”力量,让良好家风家教引领社会新风尚。

“补德”补出好家风

——记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盐湖区景丛样家庭

今年76岁的景丛样是盐湖区金井乡南扶村村民,有一个平凡的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在2021年寻找全国“最美家庭”活动中,景丛样家庭榜上有名。12月3日,记者走进景丛样家,听他们讲述最美家庭的故事。

“补德”家训记心间 和谐家风共传承

景丛样膝下有3个儿子,一家4代共12口人。说到孩子们,景丛样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有缺点就得想办法弥补,要‘补德’!”这是景丛样老伴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久而久之,“补德”二字就成了景丛样家的家训,影响着4代人。

同村有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不愿随儿子在城里居住,便一个人吃住在农村。景丛样知道后,经常给老人买油、买面,送馍、送菜,还帮老人收拾庭院,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照料老人。

二儿子赵新洲得知村里一位老人家中楼梯没有栏杆,上楼很危险,便主动买材料,联系工人焊接不锈钢栏杆,还连续7年为村里老人捐款;南扶村要修建村门楼和敷设下水管道,弟兄三人积极捐资,为改善乡村面貌贡献力量。

“父母一直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大儿子赵新华说,回忆起小时候,经常能想起父母围在生病的爷爷、奶奶床前,照顾老人的样子。由于景丛样不愿意进城生活,所以一直在南扶村的二儿子家生活。

为了尽孝道,在城里工作的大儿子和三儿子每周都要回家看看,为老母亲洗脚、梳头、做饭、收拾家务。老二媳妇常年照料婆婆起居,从无怨言,她经常说:“嫂子和弟媳要上班,我照料老人理所应当,一家人不计较那么多。”大媳妇和三媳妇也表示:“平常没时间尽孝,假日让老二放放假,家里活我们干。”于是每逢周末,她俩就在村里老家忙碌着,给婆婆做饭、陪婆婆散步、逗婆婆开心,还定期带老人体检。景丛样说:“儿女孝顺、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幸福的晚年时光了。这样的日子,我要好好珍惜。”

让景丛样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她从心底开心起来,是儿子儿媳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景丛样虽然有一部智能手机,但只会简单地接打电话。三儿媳每次回家,都会手把手教婆婆学习智能手机。现在景丛样不仅会用微信聊天,还学会了看抖音、移动支付。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她还拍短视频上传到网上,记录幸福生活。景丛样高兴地说:“咱也赶上新时代了。”

比学赶超同进步 “反思”不足促成长

景丛样年轻时,是一名乡村教师,所以非常注重家庭教育。3个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时刻放在心上。“学习”,是景丛样家庭提及最多的词汇。景丛样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孙子孙女大都在外地读书,儿子儿媳都有工作要忙,但共同学习的习惯不能丢。信息技术的发达,让这个家庭通过网络多了团聚的机会。

在他们家的家庭学习微信群中,家庭成员们每天都会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讨论,从《论语》《弟子规》,到建党百年知识,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虽然学习的内容一直在变,但一家人积极向上的家风传承始终如一。

家风传承不仅体现在长辈对下一辈的教育,家里同辈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很重要,大家庭之间不攀比,而是在“学帮带”中共同进步。景丛样的孙女赵娅竹从小成绩优异,一直是兄弟姐妹们学习的榜样。每当寒暑假时,三家人会把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生活,通过“看、听、议、比”,激励孩子们努力上进。

在反思中成长,是景丛样家庭一直保持良好家风的“秘密武器”。2018年,他们家获得了盐湖区“十大最美家庭”的荣誉,乡里邻舍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但景丛样心里却犯了嘀咕:“这么沉甸甸的荣誉,咱哪能担待得起啊!”

和大儿子赵新华商量后,景丛样决定组织全家在奖杯前开一次反思会。

“联系实际,认真反思,在新的一年以实际行动为奖杯再增光,为证书再添彩!”这是赵新华在反思会前给家庭成员发的参会要求。2019年元旦的反思会上,在明晃晃的奖杯和红彤彤的证书前,景丛样说:“人心要有一杆秤!捧着奖杯和证书,我心里很不安,用秤称一称,咱份量够不够?咱们全家人人都要反思反思,自己做得咋样?新的一年该咋办?”

在景丛样的带领下,子辈、孙辈们也争先恐后地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好的家风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作为大家庭的领路人,景丛样通过反思会,把最美家庭的风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家庭才从盐湖区“十大最美家庭”,一步步成长为“三晋最美家庭”“山西省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答辩会上正方向 共同成长齐上进

“这是我参加过最特殊的答辩会,每到寒暑假,不光我来,还带着孩子来,从党史知识,到为人处事、社会教育,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盐湖区解放路第二小学副校长曲建彬说。

曲建彬口中的答辩会,不是学校举办的学术活动,而是景丛样家庭坚持了10年的家庭活动。家庭答辩会上,不讨论高深的科学、专业的论文,而是以“如何做人做事”为议题,精心遴选古今中外典故、寓言童话故事、现实生活事件,以及各类典型案例、党史知识作为答辩题,并制作成有文字、有视频、有图像的PPT,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和家风教育。

自2012年家庭答辩会开展以来,每到寒暑假,在孩子们放假回来之前,赵新华就已经把答辩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了。他说,最开始家庭答辩会只有家里人参加,后来朋友、邻居和同事听说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后,也纷纷慕名而来,慢慢的,参加家庭答辩会的人越来越多,答辩会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家庭答辩会设立了‘四席三台’,即嘉宾、评委、选手、答辩席;计时计分、监督、服务台,参加者现场抽题,家庭成员作为评委,进行打分和点评。”赵新华说,通过答辩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训导、说教、灌输,而是在启迪、探讨中传承家风、传播知识。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家庭答辩会已经变成一个大课堂、大舞台和大熔炉,孩子们在这里互相切磋、展示自我,也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

据悉,家庭答辩会不仅让景丛样家的孩子受益匪浅,获得各种荣誉20余项,不少慕名而来的孩子也通过参加这项活动,得到锻炼,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如何把答辩会带来的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的家庭,是景丛样家庭一直在做的事。

盐湖区妇联多次号召学习景丛样家庭答辩会,希望更多的家庭从中受益。“只有带领更多的人,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让这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形式影响更多的家庭。”盐湖区妇联工作人员王慧斌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