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纪录片《共同的家园》科普生物多样保护的“中国版本”

这株“杂草”守护14亿人饭碗 国宝大熊猫“濒危”降级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10-11

□张楠

8日晚,3集纪录片《共同的家园》在央视开播。为什么要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一株“杂草”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科研专家现身说法,再加上镜头对于神奇动植物王国的展现,帮助《共同的家园》科普中国致力生物多样保护的有趣故事,吸引了不少观众的聚焦。

揭秘植物的“诺亚方舟”和世界最大综合基因库

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是江苏扬州人,十年时间里,他在煤油灯下一笔笔勾勒,用3万多张卡片几乎记下了所有中国植物的名称、样貌和特征。依托他的这些卡片,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历经45年编撰,完成了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植物学巨著《中国植物志》。

2007年,在吴征镒的倡导下,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云南昆明建成。这里深藏超过36000份中国野生植物种子,并备份来自22个国家的近700份植物种子。据说,这些植物种子在冷库里可以保存上千年。

在深圳的国家基因库,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这里已建成的生物活体库,可以保存几十万种植物、上百万种动物、近千万种微生物的活体资源。

这株“杂草”竟是守护14亿人饭碗的“法宝”

“野生稻就是杂草,一棵杂草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说,荒野里自由生长,却孕育出复杂多变的基因,这让野生稻拥有改良种植水稻的超凡能力。但随着人类耕作区域不断扩张,野生稻自然居群急剧减少,面临灭绝危险。

20多年来,杨庆文带领的研究小组尽可能保护野生稻不被种植水稻所影响。为使野生稻的基因不受种植水稻串粉影响,需要在野生稻周围规划出一片安全区域,不允许种植水稻。在湖南,为保护好野生稻,退让出延续千年耕种的土地。保护野生稻成果是显著的,2020年11月2日,一则新闻震撼了世界,湖南衡阳青竹村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亩产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一年,中国稻谷产量4237亿斤,为14亿人守护着粮食安全底线。

长江禁渔第一年,国家财政补偿超200亿元

87岁的曹文宣院士,从1955年起就扎根在长江边,亲身经历了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由盛转衰,也亲身经历了白暨豚从有到无。痛心于物种消失,他2006年提出主张推行长江流域全面休渔禁渔。

事关沿江渔民世代维系的生计。2021年1月1日,长江母亲河全流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第一年,超过11万艘渔船停驶,近28万渔民上岸,背后是国家财政补偿超过200亿元。

江苏麋鹿超6000头,熊猫由濒危“降级”易危

片中,北京麋鹿苑的11头麋鹿带着定位装置,经过32小时被运往湖南洞庭湖进行野化放养,它们一下车就在美丽的湿地撒欢奔跑。据悉,珍稀物种麋鹿在北京、江苏、湖北等地先后划立保护区域进行野化放养,麋鹿种群数量目前已经突破8000头。其中,江苏大丰超过6000头。

近30年来,中国先后实施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系列专项保护行动。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的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一度濒危。几十年来,中国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扬子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