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普通的生活最容易引起共鸣
编剧兼原著小说作者未夕跟观众同步追看《乔家的儿女》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04

□李夏至

家庭生活剧《乔家的儿女》播出一周。在《扫黑风暴》《理想之城》多部大剧同档期竞争之下,这部由正午阳光制作出品的国剧依然受到关注。在编剧兼原著小说作者未夕看来,这次的创作印证了她最初的理念,“平凡的日子最值得汲取,普通的生活最容易引起共鸣”。

《乔家的儿女》小说出版于2012年,直到2018年才等到合适的影视化团队——正午阳光。文学与影像是两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小说情节与影视合理化之间进行平衡,对编剧来说是最大考验。

“《乔家的儿女》是我自己的作品,改编难点其实不是特别明显。我的观点是,小说是小说,剧本是剧本,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未夕的改编理念是,首先故事主旨不能变,体现家庭团结的力量,展现时代环境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抓住了主旨,情节是可以变动的,但人物的命运不能扭曲,我觉得可以大刀阔斧地对原著内容进行改编,突出戏剧的冲突和细节。”

小说《乔家的儿女》将30年社会发展变迁作为背景,把乔家5个孩子的人生故事相互穿插,带给读者平常、琐碎而真实的感受。未夕说,剧本如果也循着小说的脉络去写,“生活流”就会变成“流水账”,“这是一部群像戏,必须注重人物之间的戏剧联系,最怕把人物给写散”。

经过细致的剧本讨论之后,未夕和导演张开宙确认了修改方向:“打破原先的时间线,在一个大的框架里虚化年代,把很多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及人物关联。”

小说中人物都活在泥潭里,想要挣扎着出来,却越陷越深。未夕说,剧本在整体基调上也做了调整,“观众会看到温暖多过阴郁,这是我们整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力量”。

未夕认为《乔家的儿女》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对于剧中的核心人物乔一成,未夕说,当初写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往“长兄如父”的主题上去写,“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生在一个糟糕原生家庭里的普通人。他既讨厌自己的原生家庭,竭力想摆脱,但又在抱怨中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奉献着。直到最后,他才明白这个家庭才是他真正的归属和依赖”。

因为疫情的缘故,未夕没能提前看到成片,她也是在播出之后才和观众们同步追剧。对于观众的反馈,她表示“特别感激”。问她这部剧何以如此动人?她感叹:“这部剧的内核就是生活。我一向都认为平凡的日子是最值得汲取的,普通的生活最容易引起共鸣,还有什么能比老百姓一天一天的日子更生动、更实在呢?我永远要把笔触放到平凡生活这一块,这是我擅长的,是我喜爱的,也是我真诚想要表达给观众的。”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