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随处可得“一字师”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9-02

■王贞民

我的大学老师罗元贞先生被毛泽东称为“一字师”。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年,《光明日报》曾刊登过《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这篇文章,文章里记叙了罗元贞先生为毛泽东改动《长征》一诗的过程。1957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正式发表于《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颈联中的出句“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毛泽东在1958年9月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说:“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中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毛泽东所说的这位“不相识的朋友”,是指当时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的罗元贞教授。1952年元旦,罗先生在写给毛泽东的《贺年信》中,附带提出了上述改动建议。当《诗刊》正式发表时,毛泽东就采纳了罗元贞先生的意见。后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从此,罗先生便得到毛泽东“一字师”的雅号。

幸运的是,罗先生后来也任教于山西大学。我于1960年至1964年,就读于山大时,就耳闻罗先生是毛泽东主席“一字师”的故事。更有幸的是,罗元贞教授曾在山大图书馆南门的台阶上教大家吟诵古诗,我也跟着罗先生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地学起来。虽然我这个马文才式的学生未掌握吟诗的要领,但也为能直接受教于罗先生而深感欣慰!

今天,我把此事写出来,是对罗元贞老先生的追思和纪念。同时,也是为从其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其实,我国古代有关“一字师”的传说和故事不在少数,其教育意义不可小觑。下面叙说几则听一听。

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这个故事是说,唐朝有一位僧人齐己,善于吟诗。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诗是“村前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的朋友郑谷读后,笑道:“诗好是好,可惜有一字欠妥当。”齐己问他哪里不妥,郑谷说:“如果把‘数’字改成‘一’字,也许更精确一些。”齐己吟着“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不由连声叫好。数枝梅花在雪中一夜齐开,算不得早,唯有那先开的一枝,才是真正的早呢。这“一”字改得好。齐己连忙下拜:“先生算得上我的一字之师啊!”

无独有偶。元朝诗人萨天锡作《送欣上人笑隐住龙翔寺》诗,第二联写道:“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意思是他讨厌杭州潮湿,听不到天竺山的雨声,很乐意到金陵来。不久,诗人虞集读到了,说:“诗意是好的,只可惜‘闻’字和‘听’字重复单调。”萨天锡觉得有道理,但改来改去都不满意。后来,他有事去江西临川,专门拜望虞集,说到要改“闻”字的事。虞集诚恳地说:“要改是容易的,只要能借鉴古人就行。唐诗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这么一句,依我说,改‘闻雨’为‘看雨’就行了。”萨天锡听了,非常佩服,不禁深深一拜:“虞先生,您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下面又是一个这方面的故事。宋代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中记载:“杨诚斋在馆与人谈晋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宝。’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师!’”这里的杨诚斋就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一天,杨万里在书房同一位朋友谈论《搜神记》,他说:“这部书很有意思,神仙鬼怪,花妖木魅,和尚道士,什么都有,看来于宝搜集的材料真不少啊!”这时,一位下级官员正好进来,笑着说道:“大人,作《搜神记》的是晋人干宝,可不叫于宝啊。”杨万里一听愣住了,就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官员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广韵》,翻到“干”字,只见下面注释道:“晋有干宝。”杨万里非常高兴,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一揖:“谢谢您,您是我的一字师啊!”

以上几则“一字师”的故事,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我国古代贤者“尊师重道”的精神,同时,这些材料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以及求知求教的虔诚与迫切,重道重学,这是尊师的前提和思想基础。现在,我们认真地去品读,自然会收益多多!我们的汉语言文字,浩如烟海,谁都不可能把它的音、形、义掌握得十全十美,所以读错、写错、讲错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必为怪,更不必“众聚而笑之”。重点在于出错之后,我们如何去纠错,是“讳疾忌医”,还是“闻过则喜”,虚心求知?答案自在不言之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