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27
□辰月
糖瓜是大家熟悉的节令食品,据《新校天津卫志·风俗》:“二十四日,相传灶君朝天,设糖果而饯之。”说明天津在明代设卫后,就有糖瓜祭灶风俗。早年天津祭灶日在农历腊月二十四,后改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春节前的小年,俗话说“糖瓜祭灶,春节来到”。老天津卫家里锅台旁大都有灶王爷龛,祭灶时把年糕、糖瓜供奉于前,为的是用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于是糖瓜成了天津的一种特色节令食品。为此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糖瓜销量大增。
糖瓜实际是麦芽糖,皆由糖坊制作。制作麦芽糖的作坊称糖坊,旧时天津的糖坊多集中在估衣街一带。由于自关东传入,麦芽糖又称关东糖。其制作方法与酿酒相似,以黄米一石和大麦一斗有余,浸入水中,三五日后,待麦蘖发酵去其沫,入锅用火煮。待相当程度时,将糟粕全部捞出,再煎于微火。初成时,为糖稀,是为小糖;及水分渐少而凝固,可成块形、条形或用模子,使成瓜形、球形,是为关东糖;最后黏在锅底焦且黑,是为焦糖(酱园用作糖色,粉坊、豆腐坊也作染色之用)。制成后封存置于通风之处,每一次出糖40公斤。
20世纪30年代以前,糖坊将糖瓜批发给小贩,小贩再将它们卖出。由于糖瓜类食品遇潮气或气候稍暖都会变黏,小贩们都想早点把趸来的糖瓜脱手,“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向自己住处周围的大宅门踹”。“踹”是天津方言,一种硬派式的推销方法,即小贩们或游手好闲之人,多在年节时给大户人家送去某种应节食品、用品,索价甚高。
早年的糖坊很多,随着西方糖果的引进,传统麦芽糖的市场逐步萎缩。(《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