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诚信三题——“王哲现象”座谈会述评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7

□文/记者 王斌 范楚乔 郝丽莎 图/见习记者 朱超逸丁

今年四五月份,本报对夏县籍“80后”创业者王哲坚守诚信还清1000多万元债务的事迹,进行了深度追踪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热议“王哲”、点赞“王哲”、呼唤“王哲”。

8月12日,市委宣传部召开“王哲现象”座谈会,深入探讨“王哲现象”背后的诚信文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出席。

坚守诚信为王哲带来了什么?王哲的行为是否可学、可做?如何让诚信之花开遍河东大地?成为此次座谈会的热议内容。

讲诚信,亏不亏?

坚守诚信,终成大德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力倡导的。或许有人认为,讲诚信好是好,但讲诚信会吃亏、受累。真是如此吗?王哲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王哲是夏县水头镇兴南村人,经营塔吊租赁生意16年。2014年,由于决策失误,他欠下了1000多万元债务。面对巨额债务,他不躲不避不跑,恪守诚信,靠着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执着,终于在2019年还清债款。

“做生意,靠的是实诚;还债,靠的也是实诚。我宁可自己受些委屈、吃点亏,也绝不食言,绝不失信。”座谈会上,王哲对大家说。

退休干部陈开荣看完王哲的事迹报道后,感触很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诚实守信走天涯——从《王哲还债记》得到的启示”,刊发于《运城晚报》。他在座谈会上谈及,坚守方能继业,王哲在遇到困难后依然坚守、咬紧牙关、勇于面对,敢担当、讲诚信,才有了之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张晓林看到王哲的事迹后,不顾年迈,欣然撰写近4000字的长文《最宝贵的是“诚信”》,深度分析王哲还债引起的道德层面启示,将王哲事迹的反响推向一个新高度。他在文中写道:“生意垮了,但王哲的精神没有垮,道德信念没有垮……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迎来转机,经营有了起色,还上了全部欠款。这才是王哲故事令人关注,最精彩、最闪光的地方。”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我觉得正是因为王哲将守信放在第一位,所以他的事业才越来越好。”运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苏琳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正是凭借这股实诚劲,才让王哲有了翻身的机会。2016年,王哲参加浩吉铁路(原蒙华铁路)平陆段的招标,并成功中标,拿到了施工合同。他用自己多年在业界的良好口碑换来了这次机会,成功改变了命运。

本报关于王哲的报道见报第二天,便有一名夏县热心读者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说“十分敬佩王哲的为人,想获得王哲的联系方式,和他进行合作”。此外,还有不少商家看到报道后,纷纷向王哲抛出了橄榄枝,伸出合作之手。

所以说,诚信是福。坚守诚信,终成大德。诚实守信,命运必有馈赠。或许讲诚信会让人暂时吃亏、受累,但正是由于诚信,让王哲有了成长的基石,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继而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好人得到了“现报”。平时修炼,难时坚守,方成大业!

守诚信,难不难?

诚信就是做好一点一滴

诚信的基石在于日常,诚信的生命在于日常。诚信这只无形的手,应该无时无刻指导、支配我们的为人处事、日常生活、行为活动、所思所想。从王哲的事迹可以看出,践行诚信,就在日常点滴之中。

从2005年开始干塔吊生意起,每每遇到施工方资金吃紧、不能及时结账的情况,王哲从没有停过工,而是严格履行合同,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山西建业物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哲的朋友杨凯凯说:“王哲对工作十分负责,在设备的专业性、生产安全服务、进度保障、质量保证等方面的信誉很好。合作结束后,我们还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关系。他这个人,值得信任!”

从杨凯凯的话语能够看出,正是渗透在各个具体工作环节中的点点滴滴,才汇聚成一股让人信服的诚信力量。

王哲欠债期间,塔吊厂家工作人员曾多次上门要账,并表明可以拿设备抵账。在王哲的诚心劝说下,对方没有拉走设备,为王哲留下了翻身的资本。生意有好转后,王哲曾经问过对方,当时为何选择信任他?对方回复:“要账时你电话也接,人也见,不躲、不闪、不跑、不赖。从这些细节上看,你的人品没问题。”

座谈会上,王哲的几个朋友也向大家分享了几件小事,再次为他的诚信精神增添了更多生动的注解。

一次,朋友胡永恒陪他去平陆办事。到了以后才知道,他冒雨赶路只是为了给别人送去300元。胡永恒不理解,有些生气。之后才得知,王哲答应了那名工人“干完活就结账”,由于对方年龄大,没有微信、银行卡,只能给现金。为了信守诺言,王哲才冒雨前往平陆。“王哲身上的诚信精神,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他平时做人,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劲!”胡永恒说。

山西超旭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哲的发小张海锋记得,他曾陪着王哲去一个合作伙伴家里要账,却看到对方在家啃干馍,日子也很艰难。王哲不忍开口,反而掏出500元留给对方,转身离去。

从王哲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把守好底线,在关键时刻就会彰显出一种崇高的、闪光的品格。王哲如此讲诚信,靠的就是他在日常小事中固化的观念。他一直用诚信来要求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依旧坚守诚信。

关公故里,模范辈出。事实上,王哲只是“厚道运城”诚信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本报之前也曾报道过许多类似的典型诚信人物,比如夏县的“还债局长”胡丙申、“诚信椒商”常忠宝、“背包银行”新传人冯玉锁等。这些模范人物共同赋予“厚道运城”丰富的内涵,构筑起“忠义运城”的精神大厦。

为了替老百姓还债,胡丙申摆地摊卖对联、鞭炮,开饭馆、理发店,甚至给人做饭、剃头,10年间连本带利还了39万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还债局长”。

芮城县创富农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忠宝诚信经商,以诚信赢得客商、椒农、信用社的一致信任,体现出关公故里人的诚信精神。

基层信用社干部冯玉锁坚持原则办理贷款,坚持唯贤是用提拔干部,反对吃拿卡要,一心服务群众,被群众亲切地誉为“背包银行”新传人。

……

这些人物,都用点滴行为践行着诚信。虽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朴实无华的行动演绎出做人的最高信条——诚信。

学诚信,能不能?

诚信人人可以做到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圣人”高不可攀,但王哲坚守道德底线,面对巨额债务不躲避、不推诿的“贤德”,平常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社会呼唤诚信,人人需要诚信,我们要做诚信的人。王哲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诚信就是我最大的财富。”王哲说,他只是做了再正常不过、天经地义的事——欠债还钱。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既是大家对诚信的肯定,也是社会对诚信文化的呼唤。

座谈会上,王哲的合作伙伴、西建集团副总经理刘鹏翔表示,在以后企业的发展中,该集团将以向王哲学习为契机,将诚实守信融会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本土民营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灿烂篇章,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哲现象”背后的“厚道运城”诚信群体形象,是关公忠义文化的最好代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人人需要诚信,社会呼唤诚信;诚信人人可为,诚信人人易为;诚信是福,坚守终成大德。

运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助推,也离不开文化、道德的引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我市要把诚信作为一个亮丽品牌,在“厚道运城”、运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中,响亮地打出来,引导大家更好地弘扬诚信精神,让运城的诚信形象进一步高大、光辉起来。

王志峰指出,希望以这次座谈会为新契机,大力弘扬王哲的诚信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共同践行,真正把“诚信是福”这个愿望和追求在运城变成现实;通过“诚信运城”“厚道运城”的持续建设,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王哲”可学,人人都能学“王哲”;“王哲”可学,时时处处可学“王哲”。

学做“王哲”,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学做“王哲”,践行诚信,就在日常点滴之中。

向“王哲”学习,知诚信,敬诚信,践诚信,让诚信之花开遍河东大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