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带货主播“转正”中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02

记者 朱 姝

圆形LED补光灯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直播间亮起,“90后”申燚熟练地竖起手机支架,点开直播平台,“老铁们,大家好……”简单热场后,她开始模拟直播“带货”……

教室内,男同学和女同学面对面坐成两排,两排同学以热情的歌声和整齐划一的手部动作,实现多轮互动;另一边的走廊里,一群人“围住”一个男同学,正在上演一出追击的戏码,这些都是短视频的模拟拍摄现场……

这些新鲜有趣的场景,在我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开展的电子商务培训中,每天都在上演。

为何要选定电子商务这一领域?培养出的人才将具体应用于哪些领域?他们未来的职业之路究竟在何方?近日,记者走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现场,寻求问题的答案。

学员在接受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记者 朱 姝 摄

新需求——流量经济中寻求提质增效

在此次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现场,记者遇到了“70后”学员孙雪芳。开朗健谈的她告诉记者,过去她从事传统销售行业,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她逐渐从线下转到了线上。

然而,从2019年左右开始,短视频兴起叠加疫情催动,直播经济来得十分迅猛,逼得她开始“人—货—场”布局的全面转型。

“之前自己属于‘野蛮生长’的状态,直播带货和短视频的拍摄,没什么章法,都是按照感觉来,这也是我一段时间无法突破的重要原因。”孙雪芳说,“我已经感受到了职业压力,而且现在主播带货正火,带货主播职业门槛肯定会不断提高,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只有不断‘充电’提升专业技能,才能跟上行业发展趋势。”

接受正规的培训,转型成为具有变现能力的带货主播,成了她目前职业发展路途中的当务之急。

现今,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产生了许多像短视频拍摄者、带货主播这样的新岗位、新职业。有人选择兼职,利用闲暇时间增加收入;有人选择全职,锚定新兴领域大展拳脚。电子商务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为劳动者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门路,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目前,运城有多少像孙雪芳这样的主播,人社部门尚无精确的统计数据,但毫无疑问的是,孙雪芳这类主播的数量一直呈现增长的态势。

“野蛮生长”的“孙雪芳”们所需要突破的职业瓶颈,正是“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的着眼之处。

近年来,我市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和“技能运城”建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提质增效,针对需求定向培训,为培训学员提供多项服务,帮助实现高质量就业。

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通过深入调研,试图抓住直播增长的“飞轮”,并在尝试摸索中引入流量,在数字经济中抢占一席之地,寻找突破口。

“中心一直以来都在开展保健按摩、养老护理、育婴、电焊工、电工、家政服务这6个传统专业培训。今年以来,中心拓展新型培训专业,聚焦转型需求,积极围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对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进行点对点定向培训。”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陶娟萍说,“这次的电子商务培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心针对抖音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等行业紧缺技能人才,展开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的。”

新技能——完善培训体系,促进提质增效

“从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从事直播带货的相关工作。一开始面对镜头还有些紧张,于是就每天在家里对着镜头练习,模拟自己在直播间里带货。”申燚说,主播带货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技能要求比想象中的更加多元,除了要适应镜头前带货的形态,还要熟悉相关销售话术的使用、短视频的拍摄技能等。

申燚来自晋城,几年的带货经验,让她与来这里接受培训的“小白”相比成熟一些。然而她坦言,由于缺乏成熟的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不光是自己,很多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也都在摸索中前进,以适应全新的职业要求。

“不要以为电商直播只是坐在屏幕前,靠‘颜值’说说话就能带货,背后的‘道道’其实很多。比如直播选货,需要找准粉丝在某一阶段的需求是什么,针对主要用户群来挑选直播产品,新颖有趣的产品更能吸引人,有特色的产品更能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申燚说。

新就业形态已经形成,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今年6月20日,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与区域行业领先企业山西北源新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始探索电子商务培训的新路径。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中心与北源新媒合作,依托该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业经验、上游客户资源、仓储优势等专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了本次电子商务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网络平台规则、商品分享讲解等直播必备技能。”该负责人说。

此次培训为期7天,以讲解电商实操技能为主,通过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国内及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等内容的讲解,有效提升培训人员的电商实操能力。

“我们把相关专业领域的师资优势都投了进来。”该负责人说,“模特与礼仪专业的老师负责教学员如何以正确的仪态面对镜头以及与粉丝互动,文案写作、视频剪辑等专业老师告诉学员如何提炼卖点、进行商品展示,策划与运营、电商变现专业的老师则传授营销策划的技巧,我们希望通过7天的理论加实操培训能降低大多数人的入行门槛。”

接受完7天的培训,申燚坦言课程设置非常成体系,让她收获非常大。

“培训班的报名非常火爆,一个月以来已经开班7期,培训人数达到286人。目前报名的人数已经破千,后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上课。”陶娟萍说。

新期待——颁发证书,推进培训就业一体

“目前,消费者对于网络主播带货仍有疑虑,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对于网络销售的货品质量把关标准也不尽相同。如果大家在直播间购物体验不佳,就会对整个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孙雪芳坦言,她希望主播这个职业能够规范化、正规化。

规范化,是呼声,也是方向。只有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才能补齐从业者身份认定、权益保障的短板。

强化持证导向,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与持证取证有机衔接,做好培训后学员持证认定评价衔接工作,为劳动者“人人持证”提供便利的条件,也成为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学员们完成7天的培训后,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将对他们进行“理论考试+实操演示+专项技能”综合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通过颁发职业能力证书,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将获得职业身份认同,其职业技能水平也能得到规范与提升,对于电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陶娟萍说,为适应电商直播发展新形势需要,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还将推进电子商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人员的范围。同时,如何开展专业化电商职业教育培训,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队伍,为电商行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也是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不断努力的方向。

“有了咱们中心给颁的这个证,心里就有了底气。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家人对主播这个职业并不了解,也不认可。可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直播带货正成为潮流,带货主播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有意义,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销售工作,也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谈及职业未来,孙雪芳充满信心。

培训、拿证,最终还是为了就业。

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采取“就业岗位对接会”“创业项目进课堂”等形式,为学员们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实现“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助”。

此次与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合作的北源新媒,作为区域直播带货行业培训排头兵,在组织前期专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完善后期配套服务,给学员提供就业岗位及实习基地,并为学员创业提供产品供应链线上云仓、一件代发等一站式服务项目,为学员的就业提供机会和空间。

“通过这次与中心的合作,将解决我们招人难、用专业人更难的痛点。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完善、提升师资力量和培训质量,为我们公司的业务发展、人才供应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坚实后盾。”北源新媒负责人李昕阳说。

下一步,市职业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将积极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逐步形成培训、发证、就业一体化规模效应,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工作目标,开创我市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局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