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更绿,更快,更强——河津市二季度项目建设印象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02

记者 陈永年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在两位数,这对于经济体量较大的河津市着实不易,特别是在二季度项目建设考核全市排名中,河津市更是一举获得第一名的成绩。

7月28日,看项目、进工地,一番采访,记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河津。

山西耿翔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各种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工人们在仔细调试。陈永年摄

成色更绿

向综合利用要增量

山西曙光建材有限公司内,一条厂区路,将一期和二期两个项目分开。

2009年投产的一期项目,年可产6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如今正一批批源源不断地往外拉运成品。路对面的二期项目,厂房、干燥窑、隧道窑已经建成,设备安装也已完成70%,10月份准备点火投产。

对于山西曙光建材有限公司经理杨黑廷来讲,两个项目都是自己的孩子。但话里话外,他对于二期还是更偏爱一些。

“二期的自动化程度在全国不敢说,在全省肯定是最高的,环保装备同样也是标准最高的。”他说。

二期项目全部实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核心装备、焙烧过程由电脑控制,窑炉运转设备全部实现遥控操作,同时还配备了全自动切码运系统和全自动打包系统。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配套了价值4000万余元的集烟气脱硫、脱硝、脱白、湿电除尘于一体的高标准环保设施,所采用的半干法脱硫技术在建材行业是最先进的。仅是环保设施的投入,就可以建一个小型的砖厂。

山西曙光集团一直被固废排放所困扰,仅是洗煤车间每年50万吨的煤矸石固废,处理起来就不是一笔小费用。如今,通过两个建材生产项目,每年可将30万吨煤矸石转化成1.3亿块煤矸石烧结砖。而且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除了生产设备的投入外,只需要电费、人工费用和设备维修的费用,连燃料都不需要外加。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环保项目,本身项目每年有4000万元的产值,如果再加上企业本来处理固废的投入,经济效益更大。当然,最大的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杨黑廷说,“有了这个项目,我们的煤矸石都成宝了,现在煤矸石老板都不让卖,攒着做砖呢。”

从一期到二期,在山西曙光建材有限公司跨越12年的固废综合利用进程中,不仅能看到技术的迭代,更能体察到环保和生态在企业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高的权重。

艳阳之下,每颗水珠都会反射光芒。

来到山西耿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耿翔科技”)厂房内,只见各种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分台、分段仔细调试,为年底的正式投产做准备。

耿翔科技的除尘灰综合利用项目是河津市2021年重点工程,该公司利用原有废弃厂房建设,投资2亿元,采用中南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两条氧化锌生产线,配套沉降氧化室、高效脱硫塔等新型环保设备,废弃金属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在这里,原本为工业废弃物的除尘灰,全部转化为氧化锌、氯化钠、氮化钾、石膏等产品。

该项目的主要原料是钢铁企业的高炉除尘灰,项目投产后将有效解决河津市两家钢铁企业的布袋除尘灰综合利用问题,同时还可以辐射周边的高义、建龙、龙钢等钢铁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陶瓷、建材、纺织等行业,工艺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耿翔科技办公室主任赵楠说:“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将除尘灰全部利用了,甚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蒸汽也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年底投产达效后,年可上缴税费2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

人们对于钢铁冶炼企业“傻大黑粗”的传统印象,更多是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今,河津市正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将原来需要投入资金处理的废弃物变成能带来收益的原材料,实现增量效益。河津市仅仅是今年在建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4.5亿元,全部建成后年可完成产值1.4亿元。

目前,河津市工业企业年排放工业固废约500万吨,现有综合利用企业23家,年可消化工业固废约3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70%。其中,脱硫石膏利用率91%,煤矸石利用率78%,冶炼废渣利用率78%,初步形成了以煤矸石新材料、粉煤灰新型材料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在宏达集团130万吨/年球团矿生产项目工地上,工人们在加紧施工。陈永年摄

节奏更快

向压茬攻坚要能量

在宏达集团130万吨/年球团矿生产项目工地上,工人正在加紧施工。目前钢结构的厂房主体基本完工,已进入紧张有序的电器设备安装阶段。

高炉炼铁以矿粉为原料,但如果矿粉直接入炉的话,高炉的透气性会变差,会降低冶炼效率甚至无法冶炼。为此,企业一般都是先将矿粉做成烧结矿或球团矿再进行冶炼。

宏达集团的高炉炼铁,以前大部分是购买矿粉自制烧结矿,同时再外购少部分球团矿掺杂使用。如今,球团矿生产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以减轻集团烧结矿的生产压力,还可以通过大幅增加球团矿的使用比例来提高出铁率。

项目新聘的设备工程师严红霞说:“项目采用了行业内最新的链箅机生产工艺,产量高、能耗小。但我对这个项目印象最深的还是环保设施,我参建过三个球团矿生产项目,这里的环保设施是最全的,从原料仓到传送带再到每台设备,都有环保设施。”

这个标志着宏达集团向着产业链上游延伸的重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去年12月开工,预计今年11月投产。项目在一年内从开工建设走到达产达效,在宏达集团已不新鲜。

去年宏达集团开工了6个项目,总投资20.6亿元。其中,2×100吨精品钢、2万立方米制氧、2×6MW余热发电、8万立方米煤气柜等4个项目均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达效。而今年,宏达集团又投资34亿元,开工建设了6个项目,预计明年9月底全部建成投产。

要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让越来越多的项目变成“年内”项目,就必须抓住并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面对一季度经济指标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河津市在二季度寻找差距、加压奋进。从客观上入手分析数据,从主观上剖析根源,约谈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令分管副市长在河津市委常委会上作表态发言,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明确项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河津市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制度,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组,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不定期专题召开项目情况推进会议,形成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的整体合力。工作组深入项目建设现场,靠前督导落实,先后深入各项目现场560人次,对接项目单位65个,解决各类问题5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面对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河津市多措并举创新思路予以解决。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严格落实“领导包联、挂图作战、周周研判、压茬推进、严格考核”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先后组织召开了20余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议,了解各建设领域、各包联领导包联项目进展情况,汇总配合分管领导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作项目推进进度图,把“时间表”变成“计时表”,建立项目工作台账,明确项目开竣工时间、投资计划、责任单位、包联领导等内容,挂图作战,加大督查落实力度,做实项目推进工作。相关责任人靠前督导服务,先后深入100个重点项目现场进行全面摸排走访,对已开工项目进行实地查看并拍照留档,未开工项目逐个收集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河津市的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今年以来,该市坚持守稳基本盘、延伸价值链、拓展生态圈、主动求发展,加快推进安昆新能源369万吨焦化、龙门172万吨焦化、宏达钢铁130万吨球团、龙清环保6万吨高效活性炭、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等总投资582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先后4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51个,开工率51%;完成投资26.7亿元,带动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1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4%;财政总收入29.85亿元,增长5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38%,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30%,由一季度排名第13名跃升到运城前列。

山西曙光建材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厂房、干燥窑、隧道窑已经建成。陈永年摄

保障更强

向最优环境要变量

“原来办营业执照、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业务,需要跑好几个部门,全部办完要近一个月时间,现在不到一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河津市阿庆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女士比较今昔变化,非常高兴。

为解决开办企业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窗口来回跑,办理链条长、时间长的问题,河津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一站式”企业开办专区,越来越多像孙女士一样的创业者成为受益者。

所有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和创新,都是“政府更有为”之后的“企业更有利”。

河津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新100条》,深化“五减”专项改革,推行企业开办“2100模式”,将6个环节压缩为2个环节,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零费用、零跑腿。上半年,该市新开办企业1041户,同比增长15.4%,平均每天有6家企业落户河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千人千企”精准帮扶,18个帮扶小组深入119家企业帮助解决具体问题66个。制定全省县级首家《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将对表、对标、对接的理念与干部考核管理相结合,推动从“以人管事”转变为“制度管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共立案审查调查破坏营商环境案件2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开设《请人民阅卷》电视问政栏目,所有乡镇(街道)、市直重点部门全部进行公开承诺,接受人民监督。

在优惠政策和地理位置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后,如今,招商引资的比拼已经主要围绕营商环境来展开。营商环境,已成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变量。

签约项目21个,签约金额205.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1.4%;已开工项目19个,开工率90.5%,到位资金24.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8.8%。这是河津市上半年项目招引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该市强化“政策引领、科技赋能、金融助力、人才支撑”,立足主导产业,围绕招商图谱,主攻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不动摇,做到任务再重不降格要求,压力再大不以次充好,切实提高项目招引的体量、增量和科技含量,确保“招一个成一个,招一个像一个”。

项目招引只是项目建设的前提,让招引的项目更好、更快地落地、开工、达产达效,离不开更好的服务和更优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保障项目,河津市严格落实“三个一批”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所有县处级干部全部包联重点项目,解决用水、用电、用地等各类问题。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快管运分离步伐,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共出让4宗“标准地”1830.4亩。上半年,开发区产出强度达到160.9万元/亩,在全省开发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通报中,名列第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