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7-20
□记者 赵茜
超市儿童护理专柜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防蚊、驱蚊、止痒用品
“为了宝宝睡得安稳,又是一个大战‘吸血虫’的不眠夜!”“我的体质特别招蚊子喜欢,挠了还留疤,怎么办?”“这么多驱蚊产品,怎么挑?”……入夏以来,蚊子的来临,让很多家庭打响了“睡眠保卫战”,家家户户也备起了各类驱蚊产品。但如何识别驱蚊产品的安全性、怎么挑选驱蚊产品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市民意见不一。
顾客在孕婴店试用防蚊喷雾
就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药师王欢,听听她关于如何选用驱蚊产品的建议。
误区1:避蚊胺、驱蚊酯是杀虫剂,有毒不安全?
在市区一大型超市的驱蚊产品专柜上,陈列着盘式蚊香、气雾剂、电热蚊香片、液体蚊香、花露水、驱蚊手环、驱蚊贴等,可谓五花八门。这些驱蚊产品的主要成分有避蚊胺(DEET)、驱蚊酯、菊酯类、柠檬桉油等。但多数驱蚊产品上,都明确标有“微毒”字样,令一些家有婴幼儿的市民心生疑虑。
王欢提示,选购驱蚊产品,首先要看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顾名思义,驱蚊产品中的避蚊胺、驱蚊酯都是一种蚊虫驱避剂,也就是一种杀虫剂。
据介绍,在我国,驱蚊产品都归属农业农村部统一管理,大多数有效的驱蚊成分都属于这一类,都要有农药批准文号。驱蚊酯相比于避蚊胺更安全,但驱蚊效果却不如避蚊胺。王欢表示,只要其成分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都完全没问题。
相关规定显示,避蚊胺浓度不超过10%,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使用,每天可使用3次。
误区2:蚊虫叮咬后用花露水即可止痒?
许多人被蚊虫叮咬后,会在红肿处涂抹花露水,认为可以驱蚊、止痒。小孙子被蚊子叮咬后,市民张女士就经常这样处理。但她反映,涂上花露水后,小孙子还是会挠蚊虫叮咬处,并且一挠就红肿一大片,过后也会留疤。“过一个夏天,孩子的皮肤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张女士心疼地说。
王欢表示,花露水之所以可以预防蚊虫叮咬,是因为其含有驱蚊酯,但它仅有预防作用,被叮咬后再涂抹,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驱蚊酯等化学物质还会通过创口刺激皮肤,不但不能减轻炎症,反而会加重皮肤损伤,甚至引起中毒。
王欢建议,被蚊虫叮咬后,可以先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冲洗,来中和蚊子分泌的酸性毒素。另外,用花露水预防蚊虫叮咬时也不能直接涂在身上,可以滴2至3滴花露水在水里稀释,或将其滴在衣物、床单上。
温馨提示,使用与储藏花露水时也请远离火源,因其含有大量乙醇,沸点低,遇到明火会立即燃烧。
误区3:电蚊香方便、简捷,人人都可用?
与蚊虫叮咬后再处理相比,市民袁女士倒认为应该提前防蚊。她认为,电热蚊香与传统蚊香的驱蚊原理及有效成分是一样的,而且使用起来更方便、简捷。但这种驱蚊方式真的安全、令人放心吗?
王欢提示,虽然电热蚊香片的毒性较小、比较安全,但老人和婴幼儿的呼吸道抵抗力较弱,所以有婴幼儿的家庭使用时要慎重。有哮喘疾病的人应远离蚊香,因为其中含有的超细微粒进入肺部后,会很快导致哮喘复发。
误区4:儿童可随意使用“纯天然”驱蚊手环、驱蚊贴?
在孕婴店工作的燕萍夏季会从孕婴店购买许多驱蚊手环及驱蚊贴。燕萍介绍,由于携带方便、样式美观,每年夏天,驱蚊手环及驱蚊贴非常畅销。
在某孕婴店,记者发现,这些驱蚊手环及驱蚊贴都印有各式各样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及可爱的动漫形象。其主要成分含柠檬、香茅、薰衣草等植物精油,主打“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对此,王欢提示,标明“不含驱蚊酯、避蚊胺”的产品是否具有驱蚊功效尚不可知。若盲目相信其完全无毒,并将这些驱蚊产品与人体直接接触,久而久之,恐怕会对皮肤甚至身体健康带来伤害。所以,建议家长为孩子贴防蚊贴、戴防蚊手环时,尽量贴(戴)在衣服上,避免粘贴胶及手环上的药物对孩子皮肤造成伤害。
温馨小贴士:
在购买驱蚊产品时,一定要查看包装是否有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和生产批准文号等信息,并购买正规产品。
婴幼儿和孕妇或哮喘病患者,最好使用蚊帐、纱窗、纱门等物理办法,不要盲目相信产品包装上所标的“婴幼儿”“孕妇专用”等宣传。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