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刘仁刚:军工厂的劳模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7-13

□曹广宇

刘仁刚,生长于大连市郊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读了四年书后,15岁的刘仁刚就来到船厂当学徒,先后在大连机械工厂等厂做工。

1946年8月,刘仁刚在大连机械厂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向战略进攻的前夕,大连建新公司决定在甘井子东部海岸偏僻的龙头山下建立炮弹制造厂,即裕华铁工厂。刘仁刚和一批老工人从大连机械厂调到这里,刘仁刚被任命为第三职场场长。

1948年10月至1949年5月,建新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炮弹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因为部分设备陈旧落后,工厂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前线的需要。刘仁刚下决心改造旧设备,把产品产量和质量提上去。他带领工人们反复试验,改造成功了热处理炉、水压机水箱和转盘,还将两台破旧的立式唧筒和两台送水机改制成高压唧筒。这些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半年的生产任务。

刘仁刚为研究烘压弹体的各技术环节,常常彻夜不眠地进行模具的优化和改进,最终把原来的四次烘压成型变成了两次烘压成型。他又成功试验用铁板代替铸钢坯,解决了原材料紧张的困难。刘仁刚在两年间先后对20多项设备和工具完成了改造,给工厂节约了资金2000余万元,为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贡献突出,刘仁刚在公司被评为特等功臣、一等劳动模范。(《大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