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26
□贾林娜
临近期末,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查漏补缺、总结梳理所学知识上,仍然沉迷玩手机游戏、看短视频、在上下学的路上花钱买一些小玩意,甚至跟同学攀比各种游戏装备、文具及穿着。家长们对孩子沉溺在“垃圾快乐”中感到很苦恼。
♢“垃圾快乐”让孩子找不到上进的方向
除了乱花钱的毛病,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写作业拖拖拉拉,借口查学习资料,实际上偷看短视频。家长如果答应孩子看十分钟,但孩子往往看半个小时还刹不住车。孩子课余时间把心思花在这些“垃圾快乐”上,时间一长,自制力明显下降,无心学习。为此,老师在班级群里提醒了很多次,请家长多关注孩子零花钱的去向,还要以身作则,跟孩子共同制订“看手机协议”,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无价之宝”
专家表示,孩子之所以沉溺手机游戏、观看短视频以及无节制地消费,很大程度上跟学校、老师和家长缺少有意识、有目标的引导有关系。孩子们之所以捧着手机目不转睛,花起钱来上瘾,一是因为现有的文娱活动吸引不了孩子,二是成人简单粗暴地命令管制孩子,让孩子只能通过“垃圾快乐”来放松,吸引别人的关注。
专家建议家长在家给孩子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也建议家长不要一味地用啰嗦的话语阻止孩子,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零花钱,定期询问孩子零花钱的去向。另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不要一边让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在一边刷着短视频,这对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摧残。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无价之宝”,要想让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制力,建议家长特别是孩子的祖辈要狠下心来,当严则严,让孩子明白“学会遵守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家规不容商量,家长坚持住原则,孩子则会受益匪浅。(《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