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25
曹 飞
6月上旬,芮城县再传捷报:获评2020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在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半年时间内,意气风发的古魏儿女乘胜而追,朝着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重整行装再出发。
跟着奋楫扬鞭的步伐,近日,笔者随同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入园区、进车间、访农户,寻找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密码”。
“荣誉既是对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稳住‘三农’基本盘,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指出,芮城是传统农业大县,但与建设现代农业强县要求相比,全县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诸多短板亟待补齐。”芮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尚玉良表示,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更需要把帮扶政策不断拓宽、延伸,逐步实现由巩固脱贫成果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平稳过渡。在实施有效衔接的关键期,6月4日,芮城县乡村振兴局适时成立。
“十三五”期间,芮城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积极发挥现代农企在精准扶贫中的增收引领作用,因地制宜,纵深推进,蹚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以产业巩固脱贫成效、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
6月18日,骤雨初歇的古魏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刚刚结束夏收的农民们正借着雨势播种玉米,田间地头,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小麦玉米是传统农作物,如今,村里已经突破这种模式,不断实现耕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学张乡斜口村董当升老人眼里,家乡的变化一天一个样。“种植菊花投资小、见效快。去年4月,在驻村干部建议下,我把自家两亩桃园改种了芮菊2号。8月下旬开始,我每天和老伴早出晚归摘菊花,当天摘当天卖,一天能卖300多元钱,除去种子和人工费用,一亩地净賺8000多元。今年雨水好,菊花产量还会提升。”
学张乡北依条山,南邻黄河,辖区一面阳坡,光照充沛,植物种类丰富,现种植茶用菊花、药用菊花6万余亩,年产烘干成品菊花5000余吨,产值逾3亿元,特别是杭白菊,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直接影响着全国杭白菊的价格走向。为全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去年3月31日,芮城把药茶产业作为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一体化布局、链条式开发。
按照县委提出的要求,学张乡把菊花茶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产业来培育,着力打造集中连片种植、药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式发展格局,按下药茶产业发展“快捷键”。
立足资源优势,芮城县天人菊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先后开发出“吕祖老家”系列金丝皇菊、九峰胎菊、九峰皇菊、太阳菊等9个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当地菊农收入节节攀升,农民种植菊花热情高涨。学张乡借势发力,主动作为,与江苏、浙江的两家企业各签订1万亩茶菊销售合同。学张乡也由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旮旯”,华丽转身为如今菊香阵阵的“产业示范基地”。
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这是西陌镇近年来摸索出的新经验。地处条山脚下的西陌镇马夭村,曾是全县17个贫困村之一。2015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4.5万元。
在养殖产业阔步前行的同时,马夭村投资2.7万元购买花椒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成立芮城条芩中药材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种植模式,通过补贴资金、免费发放农资等形式,极大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激情,也带动周边各村积极仿效追赶。如今的西陌镇,形成了每年六月忙夏收、七八月采花椒、九月摘红枣、十月摘苹果、十一月摘柿子、农闲时节到产业加工厂打零工的良性循环局面……
生态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内涵。在张建军看来,绘好“施工图”后,还要精准施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十三五”期间,芮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把农村环境整治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把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清洁工程相结合,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在全市率先增设专门创卫机构——芮城县城市卫生中心,从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交通秩序、餐饮经营单位等8个方面,建立了抓协调、定标准、搞督查、交清单、促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靠前指挥、上下联动、全程跟进、全面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引深生态文明建设。
为持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成效,助力乡村振兴,5月下旬,芮城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围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结合辖区实际制订专项行动方案,确定整治示范村,对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带动全县所有村庄、所有地段全部整治、整体推进、不留盲区。截至目前,该县清理交通沿线积存建筑垃级和生活垃圾6398吨,清除遗留、废弃的广告牌、消除交通安全路患等578处,清理村内垃圾1626吨,进一步拓展了生态宜居建设的新空间、新格局。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多年实践证明,筑牢基层党组织堡垒,在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引领作用。2020年6月19日,芮城县43名选派干部被县委、县政府委以重任,带着新任务、扛起新责任,理直气壮地做好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当家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让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是芮城县委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助推乡村振兴和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关键举措。如今,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整整一年时间。一年来,芮城县委为43名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共发放48.8万元工作、交通、生活补贴,购买33万元保险和每人500元标准的健康体检套餐……选派干部有劲头,乡村振兴有希望。作为到村任职的“第一兵团”和“精英部队”,县委旗帜鲜明地为选派干部撑腰,确保了43名选派干部真正沉得下去、稳得下来。
在太安村,今年35岁的党支部书记杨丹华坚持在狠抓软弱涣散整改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项目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在西陌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董明多方联系,积极争取到2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陌南镇柳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瑞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依托圣天湖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等优势,在村内形成“旅游+休闲+娱乐+小吃+住宿”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基层的新鲜血液,正迅速发挥效应,帮助、带领、引导基层“两委”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古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路行走观摩,一路见证收获。
为期两天的行程,笔者看到的是诗情画意的农村,是硕果累累的农村,是蕴含着澎湃动力的农村。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风,芮城的产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焕发着无穷魅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美景,正徐徐铺展在美丽富饶的古魏大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