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扎根河东,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访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民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4

□记者 王捷 文图

编撰“河东红色故事”丛书 

创办专业刊物、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开办“百家讲堂”、修编《晋国通史》、编撰“河东红色故事”丛书……近几年,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接连推出多项举措,为传承弘扬河东优秀文化、助推知名旅游强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5月21日,该研究会第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对近些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计划。多年来,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一直引领着河东广大文化学者,不断探索,积极落实,在运城文化建设上扮演着重要的传承和创新角色。那么,该研究会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怎样的文化思考?日前,记者专访了该研究会会长王殿民。

栉风沐雨,实现多个新跨越

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由市委批准、市委宣传部主管的研究单位,由运城各界专家学者组成,是代表运城文化研究高度的重要机构。32年间,该研究会根植于河东五千年文明沃土,探索三晋文化运城路径,一批又一批三晋文化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执着耕耘、担当奉献,一步一个脚印,让研究会从虚到实、由弱变强。

“32年来,我们相继创作出版了《关公全书》《当代运城名人传》《三晋历史人物》《河东史研究及其他》《河东民俗》《河东碑刻精选》《河东盐池碑汇》《中条山抗日实录》,以及部分《三晋石刻大全》等一批有影响的力作著述,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王殿民说,刘之光、董占锁、贠创生、赵参军、叶予青、景惠西、宋万忠、张培莲等历届老领导,与全体会员一道,为振兴河东文化注入了人文品格,奉献了聪明才智。

2018年4月,受命于市委的重托,研究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组建,王殿民担任了会长一职。“这两年对于新班子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相随、探索与实践同行的令人难忘的两年。”他感慨道。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研究为己任,以课题为抓手,以人才为支撑”,实现了阵地建设、机构完善、充实队伍、创办讲堂、丰富活动、打造平台、精选课题、激发活力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8个新跨越。

“首先,我们有了新的主战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王殿民说,过去,研究会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开会没有场地、议事没有定所,所以开展工作比较被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研究会在环球财富大厦有了固定的工作阵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文化互动平台。“特别是我们把过去多年来濒于流失毁坏的一批宝贵文化资料书籍,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抢救性修复,并予以完善归档,使河东文化赓续传承得到了保障。”他说,大家心有归属、干有阵地,更有动力了,开展工作也更方便了。

同时,研究会注重把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能写善讲、敢想实干的人才吸纳进来。如今,这支热爱文化、富有情怀、勤于思考、敏于实践、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文化研究队伍,正在成为建设文化强市、推进运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选准课题,深挖河东文化内涵


举办文化讲堂

两年来,研究会勇于挑战前沿性的文化研究课题,挖掘“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政、晋商诚信、裴氏家风”等“五大”文化的精神内涵,助推盐湖文化“十大畅想愿景”落地,提出了许多原创理念,并取得了许多原创成果。

《运城名片》《三晋石刻大全》和《晋国通史》修编……一系列书籍的编撰出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百年筑梦——河东红色故事》也已进入最后修改阶段。“这些成果对于系统研究咱们河东历史文化、讲好河东故事,扩大河东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还原和提升运城历史地位,深化全社会对河东历史文化的认知,进一步擦亮河东文化品牌,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王殿民说。

不仅如此,研究会还先后参与调研颜真卿纪念馆建设事宜,举办《关公全书》出版发行仪式,组织山东曲阜-山西运城“文武二圣”两地文化交流等文化活动,借助一切机会,发出运城声音、展示运城形象,推介宣传运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

在研究会,王殿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力量的强大。“无论是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还是盐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它们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运城的,也是民族的。这些优秀文化的深沉积淀,逐渐滋润人们形成了正统的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观,引导和支配着人们以道德水准衡量事物,以正确态度区分善恶,以守正明理指导言行。”他说,“只要我们进一步扎根脚下这块文化沃土,就能形成热爱运城的行动自觉与建设运城的信仰追求,形成文化崛起、文化育人、文化强市的蓬勃之势和伟大力量。”

文化为媒,搭建交流新平台

去年到今年,名为“百家讲堂”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成为运城文化共享战线上的一道亮丽景观。而这个专业平台的搭建,正是来自市三晋文化研究会。

“2020年,在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创办了标准高、设施全、综合性、现代化的‘百家讲堂’,目前已成功举办三期。”王殿民介绍,省委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王大高、省司法厅原厅长王水成、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勋会,先后选题登台进行了主旨演讲,立意新颖、富有深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首场讲座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为“百家讲堂”揭牌,并作了重要讲话。

“这也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讲堂打造成一个河东论道、学术交流的大平台,让更多人从中获益,让河东优秀文化传播得更广泛。”他说,通过举办系列主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经典培训会,他们希望真正把“百家讲堂”办成智者施教、学者研读、能者善行的大舞台,办成谈古论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讲堂,办成接地气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为了进一步拓宽和引申河东历史文化的研究,展示和传播会员研究成果,研究会还创办了《河东文化研究》刊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同时建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读者搭建更多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

面对曾经基础差、底子薄的状态,研究会不断琢磨、改进,才有了如今的面貌。这也让王殿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三晋文化研究会虽小,但触角深长、联络广泛,是市委、市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能以有效的方式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民心。”他说,“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在多元中占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深入挖掘河东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引导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凝聚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贡献力量。”

任重道远,奋力谱写文化新篇

在王殿民看来,研究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付出和努力。“研究会成员多为退休干部,他们既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又有丰富的人生智慧,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和情怀。”他说,也因此,面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日新月异、生生不息的现代文明,尽管大家大多已退休,但都感觉到,并不是肩上的担子比以前轻了,反而是时间不够用、责任更加重大了。

王殿民说,研究会成员都是我市的文化精英,且多是有专长和有本事的能人,除认真履职外,他们还坚持学海泛舟、书山求索,经史探幽、文理熏陶,这也让他看到了文人的真性情,“特别是他们在文化方面的严肃认真,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追求独立人格、体现独立价值的秉性,以及尊重事实、深邃思考、感性敏锐、求真务实的风格”。

新的起点,新的契机,新的考验,新的跨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这不仅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加强河东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来说,更是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我们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激流勇进、大浪淘沙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制胜、文化至上的时代。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越要靠文化‘培’根,靠文化‘塑’魂,靠文化引路,需要我们一心一意扎实推进文化发展。”王殿民说,“河东文明是最古老、最伟大、最经典的文明形式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深挖运城文化宝藏,开发河东文化富矿,把浩瀚博大的历史文化理出头绪,把精深奥妙的经典文化解读阐述,让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党的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星火燎原,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高扬、繁荣发展。”

扎根在承载着无数辉煌的河东大地上,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步履铿锵,无疑为运城文化强市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相信,学者们将继续奋勇向前,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谱写出运城三晋文化研究工作的新篇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