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潮起盐湖畔 追梦新征程
“中国楹联大厦”落成随想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7

□岳民立

近日,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的运城迎来了一桩喜事。经中国楹联学会于2015年1月批复的“中国楹联大厦”,终于在盐湖区银湖社区印象南湖小区盛装亮相。

楼高32层,在大楼最高处,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题写的“中国楹联大厦”6个大字,苍劲有力。全国百名楹联书法家、“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撰书的巨幅楹联,“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恢宏大气。晚间,在霓虹灯的衬映下,大厦标识和巨联光彩夺目,很是引人注目。

大厦是标志

运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楹联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很悠久,尧、舜、禹时期,就诞生了对联雏形《南风歌》,明代又有“中华联圣”乔应甲的楹联巨著《半九亭集》,内含4300多副对联。

市、县(市、区)楹联组织和活动都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多年来,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古老的楹联从书斋、典籍、民间,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创作人员从游兵散勇,到建成以“河东流派”为中坚的楹联文化大军;从全国联坛无名小城,到“运城楹联文化现象”在全国小有影响。

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运城演绎了一场“联卷河东一片红”,国粹楹联文化蓬勃发展的文化波澜。它的标志在哪里?就在这一集“联事、联创、联教、联产”于一身的“中国楹联大厦”上。

运城楹联人最为欣慰的不是戴在自己头上的多少光环,多少荣誉,而是楹联文化在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运城,繁荣发展、普及传承。运城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强市”,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清一色的“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其中,闻喜、新绛两县还忝列全国最佳行列;峨嵋岭、汾河、中条山三条楹联文化带,似彩带飘逸在河东大地;以闻喜县董泽湖楹联文化密集区为标杆的10个楹联文化密集区镶嵌其间;18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和100多个省、市教育基地,50多个“河东楹联文化村”和“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个个出彩……楹联文化装扮了许多节庆和重大活动,成为新文化珍品和新民俗文化时尚。

运城市自2004年以来,发展楹联文化被列入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报告内容,市里许多重大活动楹联学会常有参与。

“中国楹联大厦”建在运城,但力量来自全国。运城市的楹联文化发展,始终得到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的关怀支持,得到了全国广大联人网友的热忱关注与爱护。“中国楹联大厦”也倾注着他们辛劳的汗水。

大厦是形象

今天,大厦矗立在盐湖北岸,是20多年来运城楹联人跟随时代步伐、开拓进取、勠力奉献的结晶;是用一片赤诚和担当,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起来的;更是一代楹联人在以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王文广五届四任会长的带领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融合的产物。

运城楹联人从建立起自己的组织起,就有明确的初心和使命担当,他们始终秉承一颗炽热的心,执着开拓、坚守、攀登。在20多年的奋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和事。对已离开人们的联界老将王秀清、马长泰、王登科、王学程、张大魁、令狐笔如、杨时彦、韩俊秀等一批为楹联文化事业奔波的奉献者,我们应铭记他们的名字。

运城楹联人是一个理念新奇、意识超前、勇立潮头的高效集体。他们创立、开拓、实践了“中国楹联文化新型理论”“楹联高峰论”“楹联流派学”理论。在这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放的理论下,16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三同步”(联教与校园文化活动、教学、德育)、“三到位”(工程规划、施工、楹联)、做大做强“河东流派”的战略构想、“对联赶集”、“送中堂”、联教“全覆盖”和联教讲师团等一系列创建的新经验、新形式,适时产生,尤其是市、县学会工作,大大地拓宽了楹联文化工作的发展空间和途径,走出了一条切合运城的区情实际、有河东特色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的新路子。这一经验,被写进“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达标条件”。

运城楹联人所做的这一切,都凝练在“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的“运城楹联精神”上。大厦矗立在古河东大地上,立在运城,是对为之奋斗的广大楹联人形象最好、最集中的展示。

大厦是丰碑

大厦是记录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库。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城乡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中,“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是这座“中国楹联大厦”奠基的根基和支撑的躯干。

在中国联坛“开坛立派”的“当代楹联河东流派”,2007年12月由文化学者扆长茂提出命题,2013年5月,由领军人杨振生提出并叫响联坛,推向全国,得到了全国众多联友的赞许。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已经由“初见端倪”,不断充实完善了三大体系建设(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和“主体统领、差异发展”的策略建设,目前已具备构成成熟流派的各大要素,迅速发展壮大为一支日臻完善的全国联坛强大劲旅。在此基础上,“楹联流派学”理论应运而生,已经成为一支生力军,活跃在运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这么多年,全市光全国征联就举办了300多次,创作作品30多万副。这些作品,成了提升各行各业,尤其是文旅景区形象和文化品位的财富。同时,流派中一批骨干人物还频频在全国各大赛事中拿大奖、获荣誉,彰显了坚强的实力和形象。

这都是这座大厦能够矗立的丰富内涵和筋骨弘力。

大厦是灯塔

打造“中国楹联大厦”,立足服务于黄河金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大厦要成为凝心聚力,成为河东楹联“四位一体”(联事、联创、联教、联产)的集聚地,成为创作、书写、制作一条龙服务的文化消费市场、集散高地。

大厦不仅承载着过去,更照亮了未来,其精彩亮相,意义非同一般。运城楹联人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踏上新征程。

首先,市、县(市、区)学会班子明显年轻化、闯劲足、人气旺。市学会经过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四届三任会长,2020年传到五届第四任会长王文广手中,年龄从65岁至70岁,下降到了50岁,市学会班子平均40多岁,且学历高,联墨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强。他们主动作为,把楹联文化展示推向了高潮。今年,刚宣布成立的全国首个“运城市联教讲师团”,是运城联教工作上台阶“抓牛鼻子”的标志性行动。

同时,“河东流派”成立了“登峰队”“尖刀班”,提高创作质量,为大众和社会献上高质量的新作品。

运城楹联人将团结一心、阔步前进,在新征程中为实现楹联梦和中国梦,作出运城楹联人应有的贡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