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亲身体验“ 地震 ” 学习避震知识
——探访市防震减灾科普馆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5-12

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作为中心城区唯一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如何向市民科普相关知识?近日,记者走进市防震减灾科普馆进行探访。

□记者 李婷 文/图

市民在进行地震VR情景体验

为了提高全市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城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2017年5月,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建设完成,通过省地震局验收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99万元。

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坐落于康杰中学校园内,展馆面积400平方米,分为“地震成因及危害区”“逃生技能训练区”“抗震设防互动区”“应急救援展示区”和“尾厅”5个展区,并设有25个展项。

针对市民日益增长的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突出视觉创新、听觉创新、感受创新、理念创新,注重互动性体验,2020年1月,市防震减灾中心对该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地震VR情景体验和AR虚拟营救展项;同年8月,省地震局对该馆进行全景数据采集拍摄,融入了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全景浏览平台。2020年11月,该馆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地震体验屋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馆通过实物模型、互动体验、图文解说等方式,带领参观者了解地震,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同时,馆内还设置了多种科普展品,如地震灾害体验式互动训练设备、自救互救体验展品、地震模拟体验等。其中,最吸引参观者的是地震体验屋。

在抗震设防互动区,讲解员带记者体验了地震体验屋。地震体验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地震体验小屋、震后场景复原小屋和倾斜小屋。在地震体验小屋里,身处4级至7级的地震模拟情景下,人的身体立刻失去平衡,头晕目眩,需要扶墙才能勉强站立。在震后场景复原小屋里,讲解员介绍了在地震发生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安全的黄金三角区域,以及在地震发生后被埋压,如何自救互救。在倾斜小屋里,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地震发生后感知和视觉上的差异,以及出逃的困难。

在应急救援展示区,参观者可以学习到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和结绳训练。在工程抗震和断层演示区,参观者可以了解到普通房屋、圈梁结构、框架结构3种不同的房屋和地震来临时的不同抗震效果,还可直观地看到地震来临时的房屋坍塌情景,从而明白施工质量和建筑物建设对抗震的重要性。

据了解,该馆从2018年7月28日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建成至今,已累计接待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公众等参观人数1万余人。该馆工作人员说,市民如果有到科普馆参观学习的需求,可以拨打电话0359-2025012提前预约,届时工作人员将做好接待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一步,市防震减灾中心将发挥科普馆先进的知识系统及寓教于乐等优势,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水平,传播地震知识和避险逃生技能,大力营造“宁可有备无震、不可震而无备”的防震减灾社会氛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