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4-26
【人物档案】
杨占平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从事文艺理论与评论写作多年,至今共有300多万字的评论、传记文学、散文问世。出版有评论集《文学创作探秘》《面对市场经济的文学》《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理论专著《电视剧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国文学与山西》;传记文学《赵树理传》;文化著作《且说武则天》等。退休后笔耕不辍,撰写了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形意风云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山西文学》《黄河》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00多万字;主编有《马烽文集》《西戎文集》等。曾荣获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奖、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山西省文艺创作奖、山西省社科成果奖等奖项。
杨占平来运作专题讲座
运城晚报讯(记者 贺雪梅)4月25日,由运城市文学院与运城市作协联合举办的文学讲座在市文联举办,邀请著名文学评论家杨占平就百年山西文学作专题讲座,运城各县(市、区)作协会员百余人聆听。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契合这一主题,讲座以“百年山西文学”为题,杨占平表示,山西为文学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成就卓越的大文学家,如荀子、韩非子、王勃、王之涣、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郑光祖、罗贯中等。他认为山西文学的百年之路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并为大家系统地梳理了山西文学百年间的十大亮点。
以1949年为限,杨占平将山西文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的前3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期间的后70年。文学是靠作品撑起来的,文学的亮点一定离不开优秀的文艺创作者。杨占平认为,在前30年中,“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运城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李健吾,作家高长虹等三大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以及山西抗争文学可以称之为山西文学史上的四大亮点。
20世纪50年代后,从根据地成长起来的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山药蛋派”;80年代,以成一、李锐、柯云路、钟道新、周宗奇、张石山、韩石山等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作家涌现,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他们的作品在继承山药蛋派的同时,力求创新,创作了许多反响很大的优秀作品,被称为文学上的“晋军崛起”;90年代,以张平的《抉择》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标志,掀起了山西文学上的“第三次高潮”;2000年前后,以葛水平、李骏虎、王保忠、杨遥、曹向荣、李燕蓉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锐作家出现,为山西文学带来新的希望;2015年,作家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其作品《三体》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以上可以说是山西文学后70年的五大亮点。
此外,杨占平认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学,山西文学中的影视文学发展也十分蓬勃,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搬上荧幕,如大家熟知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咱们的退伍兵》《扑不灭的火焰》《小二黑结婚》《抉择》《流浪地球》等,这也是山西文学的一大亮点。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清水表示,此次讲座意义深远,他呼吁广大作家朋友,能够汲取河东沃土的养分,以新时代、新农村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为素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用手中的笔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山西文学添加新的亮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