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2021年高考复习策略与建议(历史篇)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4-23

历 史 回归教材 规范答题

关欢欢

一、复习建议

1.关注高考顶层设计,精练三年高考真题。

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理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将它们与近三年的高考真题联系起来,逐一解读分析。事实证明,每年的高考历史真题都可以在前几年的试题中找到影子。通过做真题,我们会发现和摸索出很多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角度,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去强化训练、高效复习。

2.全力回归教材内容,紧抓历史主干知识。

有时候,我们只顾着低头前行,却忘记了我们的初心。毕竟时间已经很紧,毕竟历史高考只有十几个题。因此,现阶段我们应再次回归教材,去关注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去紧抓历史的主干知识。所谓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是指能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它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强调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些主干知识往往是高考频繁考查甚至是必考内容。

3.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想要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或者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必须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其有准确的理解和判断——这就需要我们熟悉掌握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另外,还要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方面,如学习中国史,一定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关注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既要关注古今贯通,更要考虑中外关联,特别是一些中外容易关联的时期,如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14世纪—17世纪、19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等;而中国史、世界史本身也要时时考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科技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知识体系;纵向方面,要不拘泥于政治史、经济史等传统模式,在每个大专题下面,要进一步细化,形成若干小专题——如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监察制度、依法治国、“一带一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关系等——这对历史考试尤为奏效。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高考历史试题从来不回避热点问题,因此,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备考。热点问题一般分为三种:

(1)长效热点,如社会转型、中国传统文化、民生问题、民主法治建设等。

(2)周年热点,如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入世20周年、苏联解体30周年、九一八事变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清末新政12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170周年、德意志统一150周年、巴黎公社革命150周年等。

(3)时政热点,如乡村振兴战略、依法治国、“十四五”规划、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

二、规范答题

1.选择题

选择题掌握答题的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阅读题干时,要划出关键的时间、空间、人物、句子、语法结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所要考查的内容;其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如省略号后面的文字,往往都是与答案有重要关联的信息;分号可能表明并列、转折、递进等信息;再次,要关注逻辑与语气词,它们有可能会体现出转折、假设、因果、递进、否定、肯定、赞扬、贬抑等方面的意思;最后,分析四个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是不是符合题干信息?是不是符合逻辑?是不是绝对化、片面化?经过这四方面的筛选,结果就肯定是正确答案了。

2.材料题

在材料题的审题方面,则要去找三个关键点:(1)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2)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  

(3)寻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经过这样的分析,做题的思路自然就清晰了。总之,只要认真复习,检点到位,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