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绛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

勇担新使命 阔步“十四五”
奋力谱写新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4-07

春满山河,昂首阔步“十四五”;万象更新,团结奋进新征程。

3月30日、31日,中国共产党新绛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工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为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而不懈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李玉林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绛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勇担新使命 阔步“十四五” 奋力谱写新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的报告。大会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勇担新使命、阔步“十四五”,奋力谱写新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回眸

负重实现赶超 乘势取得突破

五年来,新绛县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提出并深入实施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加快建设人文新绛、绿色新绛、和谐新绛“三个新绛”,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化提质、新型工业化提速、文化旅游业提位、商贸物流业提档、城镇化水平提升“五篇文章”的“三五”工作思路,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经济实力有了新提升。该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5.9亿元增至2020年的122.9亿元,年均增长8.8%;财政总收入从2016年的3.5亿元增至2020年的12.7亿元,年均增长3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1.7亿元增至2020年的4.6亿元,年均增长2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8700余元、4600余元,年均分别增长6.5%、8.5%,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该县实施了重点项目302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4亿元;建设了13万亩高标准农田,创建了省级设施蔬菜产业园,万安镇油桃出口示范基地、阳王镇国家中药材产业强镇建成运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家,农民合作社达870家,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等;设立了新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了1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龙榜”企业、5家产值过十亿元的“虎榜”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2家“专精特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亿元增至60亿元;编制了《新绛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创建绛州署4A级景区实施了贡院巷立面改造等5个项目,成功举办山西鼓乐大赛、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市场主体数量从9800余家增至25000余家,年均增长超20%。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该县完成了横桥撤乡设镇,行政村合并为15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5平方公里扩至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2.13%升至46.29%;编制了《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等20个规划,实施了汾河治理、中心广场、大小“三馆”等39个重大城建项目,打通了九原大道、凤凰路、府西街等一批“断头路”,两个“城市客厅”雏形初现。

●“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效。该县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空气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长100天;新建改建污水处理厂(站)18个,汾河、浍河出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农信社顺利改制农商行。

●民生福祉实现新进步。该县财政年民生支出占比均超过80%,累计投入73.5亿元;健全完善“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技能培训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3万人;新建、改建各类学校76所,高考达线率为全市“十五连冠”;组建县医疗集团,县域就诊率达97%。

●民主法治开创新局面。该县建成2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30个“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县人武部被评为全省“先进人武部”;“七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该县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党内教育,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五诺五评”;成立县监察委员会,建立镇纪检监察协作区,实现派驻监督和县委巡察“全覆盖”。

展望

聚焦路径促转型 瞄准点位增动能 践行宗旨惠民生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积极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关键环节城市为牵引,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的定位,一以贯之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建设“三个新绛”,做好“五篇文章”,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绿色环保底色持续显现

名城效应加速释放

发展动能不断激发

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建设“三个新绛”

打造古今同辉的人文新绛

打造表里相依的绿色新绛

打造内外兼修的和谐新绛

做好“五篇文章”

当好现代农业“排头兵”

当好新型工业“主力军”

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建设商贸物流“集聚区”

当好城镇化建设“硬支点”

“十四五”时期是新绛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奋力开新局的五年。新绛县将坚持“三五”工作思路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接续奋斗,狠抓落实,在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新征程中不断拓新局、开新篇。

聚焦发展路径

乘势而上促转型

一是全力当好现代农业“排头兵”。

突出“特”“优”发展。持续做强“粮、菜、果、畜、药”五大主导产业。新建1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争创种子基地,建设万亩省级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万亩设施油桃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园,打造全省最大的优质油桃出口基地。重点打造生猪养殖、蛋鸡产业两大集群,建设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加快开发药茶、中药饮品等特色产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

突出经营主体。实行价格补贴、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一揽子政策支持,采取“引进一批、新建一批、壮大一批”的办法,强化指导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让主体强起来。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把小农户带动起来。打造“绛州绿”区域公用品牌,指导企业争创优质品牌,把品牌亮起来。

突出提质增效。插上科技“翅膀”。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强五个现代农业研发中心。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制品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万安桃花观光、阳王温泉体验等示范小镇,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全力当好新型工业“主力军”。

加快“三化三制”改革步伐,抓好新材料及高端装备、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电商物流4个“六新”产业园和精品钢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科研力度,切实打造精品钢、绿色煤焦化两个200亿元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壮筋骨。聚焦“六新”突破,打造3个十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以山西格润时代为龙头,实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纯电动中重卡等一批项目。新材料产业上,支持中信金石、中信鑫泰、丰喜华瑞等企业,在延伸精细化工产品基础上,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碳基高端材料、煤基(苯)高端化工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上,以金星瑞华、双人药业为龙头,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是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加快建设核心景区。积极创建绛州署4A级龙头景区,增创龙兴寺、文庙、光村等一批3A级景区。弘扬优秀文化。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深入挖掘荀子、《弟子规》、赵氏孤儿等标志性文化符号。抢抓全省重点打造“山西三宝”品牌的政策机遇,做强“绛州文斋”品牌。

四是全力建设商贸物流“集聚区”。

充分发挥消费主引擎作用。高标准建设绛州不夜城、汾河湾市场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策划建设贡院巷步行街、学府康城步行街。推进汽车下乡、家电惠民,着力打造1个至2个电商强镇。加快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和会展经济,培育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

充分发挥物流基础性作用。依托汾河湾市场、西曲蔬菜批发市场等,打造服务晋南的五金交化产品物流集散地、鲜活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集散地。依托开发区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产业园,统筹物流企业、物流枢纽、配送中心等布局建设。

五是全力当好城镇化建设“硬支点”。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城综合治理和新城扩区建设,高标准打造两个“城市客厅”,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启动大数据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打造“城市大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打造汾南休闲康养、汾北文化旅游和沿汾美丽乡村3个示范片区;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瞄准攻击点位

协同发力增动能

一是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新优势。

在开发区高标准建设智创城,提升现有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质量标准,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力争“十四五”末,新创建“双创”基地2个至3个,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家、“小升规”企业80家。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改革推动,健全发展新机制。

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向高端高质产业项目集聚,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开展“三块地”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三是开放带动,拓宽发展新空间。

夯实基础促开放,推动实施韩城—河津—侯马城际高速铁路、开发区铁路专线、国道108线新绛段和省道临夏线新绛段改线等重点工程。拓宽领域促开放,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及周边县市的交流合作。参展办展促开放,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文博会、农博会、西洽会等重大展会,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赛事活动在新绛举办。

四是投资拉动,培育发展新动力。

认真落实“六化”要求,把提标、提速、提效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要求,用好“四库”管理模式,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机制、“一联五”包联项目和企业制度,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

五是服务推动,营造发展新环境。

要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牵引,推行“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确保网办率达到95%以上。在开发区推行“极简审批”,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扎实开展“运才兴运”“绛才回归”。

践行为民宗旨

全力以赴惠民生

一是坚守防止返贫底线。

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对产业扶贫项目、就业扶贫培训继续盯紧抓实,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继续做好兜底保障。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继续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二是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实施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项目;落实《新绛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工作方案(2021—2023年)》,加快小学向各镇集中、中学向县城集聚,实施学前教育普惠行动。实现壮有所为。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鼓励以创业带就业。

三是提升生态环保水平。

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治企、减煤、控车、降尘”,深化“河长制”,健全城乡污水处理体系,确保汾河、浍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紧盯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固废两大重点,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统筹做好“一泉两河三山”(鼓堆泉、汾河、浍河、峨嵋岭、马首山、九原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开展“绿满新绛”行动。倡导绿色方式,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四是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扎实做好“三零”单位创建。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治新绛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文字整理:贾体锦 卫世新 李玉婷

摄    影:蔺鸿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