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三股劲”助力脱贫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邢医救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8

□记 者 寻 霄 陶登肖 见习记者 郝丽莎

“不脱贫不罢休”是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态度;“多巩固不返贫”是他挂在嘴边的叮嘱;“再升级抓振兴”是他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他就是邢医救。在担任垣曲县扶贫办主任以来,他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扶贫政策,紧紧依靠垣曲县委、县政府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发扬拼搏精神,使垣曲县脱贫攻坚工作一举跃入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山西省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邢医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采访现场 陶登肖 摄

使“狠劲” 带头拼搏提效率

为强化扶贫工作力量,2018年4月,邢医救被紧急调遣至垣曲县扶贫办担任主任。

而在之前的几个月,邢医救在一次下乡时摔倒,导致髌骨粉碎性骨折。刚上任,为了全面了解扶贫办的情况,邢医救只能拄着拐棍与同事一同下乡调研,还加班加点整理各项扶贫资料,完善标准、管理办法等专项制度。那时候,同事们都称他是“邢铁人”。

也就是从2018年4月开始,扶贫办所有人员没有了假期。邢医救到任以来,不仅亲自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发扬“5+2”“白+黑”的拼搏精神,还将这样的拼搏精神“强加”给了扶贫办的每一个人。

“起初大家不理解,甚至颇有抱怨,但看到邢主任吃住都在办公室,下了狠心干工作,大家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扶贫办工作人员王甲子说。

在邢医救和扶贫办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扶贫办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垣曲县扶贫办严格执行县、乡、村三级贫困对象核查、评议、公示、公告程序,高标准完成了信息监测工作,有效夯实了脱贫基础,使该县在国考第三方评估、省级交叉检查、国务院大督查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国家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大督查、省考、市考等过程中,均收到良好效果和评价。垣曲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代表我省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发言。

邢医救对待工作无怨无悔,对家人却心存遗憾。接手扶贫办工作期间,邢医救1岁多的孩子咳嗽不止,县里、市里医院都无计可施。邢医救妻子希望他能放下手中的工作带孩子前往北京就诊。而那时,垣曲县脱贫攻坚的工作正在紧要时期,不仅要补足前期短板,还要寻求现期突破,家庭事业难两顾。“最后,我还是让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前往北京治疗。孩子太小,把这一切都交给妻子承受,我也很难过。”邢医救说,但是他清楚,脱贫攻坚不能松懈,不然大家的努力很可能前功尽弃。

“幸好,我还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安心地完成各项工作,我很感激。”邢医救说。

▲邢医救(左)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具体情况(资料图)

用“巧劲” 让扶贫更有温度

在工作中,邢医救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在垣曲县实行“1+9”工作机制。根据垣曲工作实际,邢医救具体制定了“五心同向”脱贫之路,加强了全县脱贫攻坚合力,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和“八大工程二十项专项行动”,夯实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培训就业,攻克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村容村貌“三大堡垒”,提升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三大成色”,补齐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三大短板”。

此外,创新尝试了“党员干部一线带富”“敬老孝善扶贫”“星级文明户创评”等具有特色的扶智扶志“组合拳”。一系列工作机制和措施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联动机制。垣曲县“爱心慈善超市”“敬老孝善扶贫”“星级文明户创评”等扶贫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山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通过实际调研和大数据分析,邢医救发现,在贫困户的结构中,有不少是高龄老人。他们没有劳动力,也不具备学习能力,贷款创业对他们来说行不通。“这部分老人中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外打工,有些甚至生活条件还不错。我想,从子女入手解决老人的贫困,也许可行。”邢医救说。随即,邢医救把长直乡西交村作为试点,成立了“敬老孝善扶贫”。

西交村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实际情况,其子女每月给老人200元作为生活费。同时,村干部带头鼓励、劝导子女多回家探望老人,以“尽孝+扶贫”的方式,让老人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帮扶。

“敬老孝善扶贫”得到西交村老人和子女一致认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该村形成了敬老孝善的浓厚氛围,村民们都以孝敬老人为荣。

西交村试点成功后,邢医救把这项工作逐步推向全县。考虑到许多子女在外地务工,无法亲自将钱交给父母,邢医救建议各村建立“敬老孝善扶贫协会”,外地子女可将生活费转给志愿者,每月由村干部带头、志愿者协助,公开转账明细,集体发放“孝心款”。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许多老人通过微信视频见到了远在外地的子女,许多子女也在“争着尽孝心”的良性竞争中帮助老人走出了贫困。西交村党支部书记陕正红说:“目前,‘敬老孝善扶贫’工作仍在有序进行。每个月的26日,我们为老人们集中发放转账的‘孝心款’,每次发放金额接近4万元,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基础保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有“韧劲” 巩固成果再升级

面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殊荣,邢医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获得荣誉是令人兴奋的,但同时我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脱贫的百姓会不会再次返贫?未建档的百姓还有没有致贫的风险?怎么能把扶持模式再升级?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邢医救说。

从表彰大会返回工作岗位后,邢医救召集大家开会研讨,为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率先在全省制定和实践返贫(致贫)预警机制,他要求扶贫办分组调研,走基层、听民声,及时有效化解返贫风险。

“新时期,如何健全和完善制度?老百姓有什么需求?检测体系呈现的结果是不是符合现实情况?”

“老百姓在脱贫中是主动作为还是被动前行,这些都需要走近百姓细细了解。”

“将贫困检测纳入常态化监管体系,为老百姓提供寻求帮助,疏通困难的渠道,了解问题所在,我们才能和村干部合力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

这些,成了邢医救每天新的“唠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下一步,垣曲县扶贫办将瞄准扶贫产业就业后续发展,统筹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积极谋划发展“扶贫车间+贫困户”等多种扶持模式,确保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从而把“基础版”脱贫攻坚提升为“升级版”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