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8
刘裕在南郊斗场寺(又称斗场市,约在今雨花门外一带)设立了锦署,专门管理织锦行业。斗场锦署的成立,大大提升了江宁的丝织业水平。当时的建康地区,以生产丝、帛和带花纹的绸绢为特色。同时,还在秦锦和汉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织锦技术——云锦。
云锦,顾名思义,因其美如云霞而得名。发展到元朝,云锦成为皇家服饰的专用衣料。作为一类纺织物的总称,云锦又可以分为库缎、库锦、妆花、织金四大类,每一类都各有特征。库缎、库锦两类是因为纺织品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名。具体来说,库缎是在缎地上起本色花,而库锦则是在缎地上以金线或银线织出各式花纹的丝织品。而织金和妆花则是云锦中至今都影响深远的两类。织金又名“库金”,它的得名是因为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元朝时称其“纳石失”,由于金不易氧化,很多布料至今都色泽光鲜。
妆花则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也最具南京特色。“妆花”织物的典型特征是用色繁多、变化丰富,各类花纹色彩在短短几厘内便交织混杂。从织造方法看,妆花匹料是绕着各种不同颜色布料的纬管,对花纹做局部挖花。这种技艺中的配色非常自由,因此,妆花匹缎成为中国古代丝织品中唯一一种只能由人工织成,现代机器无法替代的织物。
由于云锦的富丽华彩,文人墨客在作品中也时有提及。李白《酬崔十五见招》写道: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
他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也有诗句: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不过,终元、明、清三代,云锦基本只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帔、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等实用品的制作。晚清以后才逐渐流向民间。 (《重庆晨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