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孔林:墓地植树典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8

《礼记》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即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古人种树的用途中,有一种是在墓地植树,以示哀悼与怀念。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天子有别于庶人,即使死后也有所不同。《周礼》记载,周代有墓大夫、冢人的官职,墓大夫主管墓地所有权纠纷,冢人执掌公墓土地,按照爵位等级情况,规定坟墓尺寸大小、高低及种植树木的种类。在《白虎通·崩薨》中写道,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礼记》有“古者墓而不坟”的记载。曲阜孔林就是墓地植树的典型实例,在孔子去世后,弟子按照遗愿将其葬于曲阜城北泗水,那时这是“墓而不坟”。汉武帝后,历代统治者都推崇儒学,孔林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据统计,自汉代以后,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13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达7公里之多,现有各类树木10万余株。

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定军山西北的山麓,为了纪念这位智者,人们按其终年时的岁数在陵园种植了54株柏树,后又种上松、桂等树。 (《北京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