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龙舞二月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6

较之元宵节舞龙的喜悦与欢快,二月二的舞龙则多出了某些神秘色彩。依古人的28星宿论,东方7宿也叫“东方苍龙”,在整个冬季都是看不到的。只有到了二月二的黄昏,象征龙头的角宿,才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舞龙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和发展,其表现形式愈加花样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某些地方,更是流行“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的俚语。

舞“麻龙”,原本只是羌族人民祭祖中的一项体育活动。如今取其精华,舞“麻龙”已经成为别具民族特色的拿手好戏,去四川济州旅游时,我曾有幸见识了一番。表演者腰间系一串铜铃,女的手执一根扎有彩球和彩带的彩花棒,棒上镶铁环扣和铜铃;男子手中的彩棍,一端用麻扎成精美龙头,另一端则以拖有7米余长的麻髯为龙身。锣鼓声起,龙首时低时昂、恣意飞舞;彩棒旋转,龙击彩棒,则麻龙夺珠。龙身舞动时发出的啪啪声,与腰间的铃声,棍上的铁环声,以及歌声、鼓声、呼喊声交织混合,风格独特。

二月二,江浙地区十分流行“百叶龙”,无论其意识构思,还是制作形式都非常奇巧。表演者着装一色,他们手执荷花灯、茶花灯、蝴蝶灯为众人表演一段优美抒情的舞蹈,只见朵朵绽放的荷花,在片片荷叶中飘移;又似有彩蝶在花丛中回旋。突然,一条巨龙腾跃而出,原来那个富丽堂皇的聚宝盆背面绘制的是一个辉煌壮丽的龙头,荷花紧相扣连,组成龙身;一片一片花瓣,变成龙身上的片片鳞甲;而耀眼的彩蝶则成了抖摆的龙尾,荷叶成了朵朵白云。这条秀丽的巨龙,在姑娘们的手中,时而神形毕露,时而隐身藏形,让气吞万里的神龙平添了些许的妩媚之气。

与其他地方“单枪匹马”的舞龙相比,湘东南的“香火龙”,其出场的气势要更强一些。香火龙全身用竹子和稻草扎成,“母龙”长度为七节,“子龙”长度为五节,它们全身插满了当地特制的“罗汉香”。 (《包头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