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贫寒农家走出的山西特委书记

——阴凯卿烈士生平事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2-18

在太原双塔烈士陵园安葬的烈士中,1931年英勇就义的中共山西特委书记阴凯卿一直被关注。时光的流逝,未能淡去阴凯卿伟大的牺牲精神和革命气节,他的光辉形象,却愈加清晰和高大。

阴凯卿,又名子明,1904年出生在夏县胡张乡王村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性情刚直。13岁时因父亲病故,他被迫辍学。15岁时,他在夏县尉郭一家棉花店当店员。1923年又到太原兵工厂当工人。1925年,共产党员王鸿钧到兵工厂搞工人运动,年轻的阴凯卿听了王鸿钧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共产党宣言》,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并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1926年,由王鸿钧介绍,阴凯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年仅27岁的中共山西特委书记阴凯卿英勇就义。他是夏县胡张乡王村人。

1927年,阴凯卿受党的委派,在太原兵工厂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发展党员,发动工人参加赤色工会,深受工人拥护,成绩卓著,成为山西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1930年,阴凯卿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回国后,阴凯卿担任新组建的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31年任中共山西特委书记。到1931年4月,太原市共产党员发展到105人,共青团员发展到31人。连同山西其他地区,全省共发展共产党员268人。其间,山西诞生了两支共产党的武装,一支是党领导组建的晋西游击队,一支是发动“平定兵变”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安葬阴凯卿烈士的太原双塔烈士陵园。1956年4月5日,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此为阴凯卿等烈士举行公祭大会。

首先是中共山西特委领导下的晋西游击队成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游击队队员发展到100余人。阎锡山闻讯后,立即派了一个师和一个炮兵团的兵力进行围剿,因寡不敌众,晋西游击队撤离转入陕北,但却在晋西人民中间播下了革命火种。

5月,阴凯卿主持召开了中共山西特委军事会议,研究“平定兵变”计划。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决定把高桂滋部队的3个团拉出来,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以便在五台山一带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共山西特委决定由军事部部长谷雄一(又名苏亦雄)亲自领导这次起义斗争。

7月5日晚,谷雄一拉出了一支1500余人的起义队伍,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当晚,队伍通过正太铁路,进入河北阜平苏维埃政府辖区。

与此同时,中共山西特委还准备在太原游行示威,举行武装暴动,结果行动失败,党组织惨遭破坏。

1931年7月,蒋介石3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3次围剿。逃到大连的阎锡山认为时机已到,于8月在日本势力的帮助下回到山西,成立山西军法会审委员会,加紧搜捕残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面对敌人的疯狂搜捕和杀害,阴凯卿毫不畏惧。不仅没离开工作岗位,还想尽一切办法从容应对。9月初的一天,阴凯卿去找一个同志未遇,被敌人抓捕关进拘留所。面对审问,他总是一句话:“找老乡!”关了一周后,敌人什么口供也没拿到,只好将他释放。

阴凯卿被关押期间,为了尽快加强山西特委的领导力量,中共河北省委(当时代行北方局职权)先后派出3个干部来山西工作:一是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郝敬民;二是负责整顿山西党组织的陈伯英;三是河北省委特派员任国桢(准备担任山西特委书记)。没想到,郝敬民、陈伯英、任国桢和丁楚元(特委代理秘书长)在太原典膳所18号山西特委秘书处开会期间,敌人闯了进来,他们作为可疑分子被全部抓走。

几个人被捕的当天晚上,清共委员会分头对他们进行审讯。在审讯陈伯英、丁楚元时,摆出的好多刑具吓得陈伯英、丁楚元当场叛变。而此前被敌人逮捕的山西特委军委书记孙斌,也当了可耻的叛徒。他们向敌人供出了所知道的一切,并带着敌人抓捕党的负责人。

关了一周的阴凯卿走出拘留所时,并不知晓山西特委秘书处已经出事。他到秘书处门口刚上台阶,还未敲门,敌人就抓住了他。但阴凯卿十分机警,蒙蔽敌人说:“我是找朋友借钱的,连门牌还没看清楚。你们为什么抓我?”敌人只好把他放了。

陈伯英、丁楚元和孙斌的叛变,给山西党组织造成极大损失。在太原和他们接触过的同志都被捕了,阴凯卿在北门外也再次被捕。

阴凯卿在军法会审处关押期间,看到许多党的领导同志被捕,心情非常沉重,对于幸免于难的党的干部依然极其担忧,关心他们的安危。敌人动用了各种酷刑,阴凯卿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一直坚守气节。敌人让叛徒陈伯英、丁楚元、孙斌现场指认作证,也遭阴凯卿严词痛斥。

1931年11月中旬,山西省临时特种军事法庭开庭审判,判处阴凯卿死刑。11月13日,在太原小东门外,阴凯卿被枪杀,年仅27岁。

1956年4月5日,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举行公葬阴凯卿等烈士大会。主祭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讲话说:他们被捕以后,受尽了各种折磨,始终不屈不挠,使敌人不得不惊叹为“铁汉子”。他们临刑前,都慷慨从容,高呼革命口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

记者 南 辽

资料照片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运城市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美编 李 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