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王安石:祼捐半山院 赤心向社稷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9

王安石祖籍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但纵观他65年的人生经历,却与今天的南京——当时的江宁有着密切的渊源: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中年三次知江宁府,两度为父母守孝,晚年十年归隐,最后归葬终老都在江宁。

千年来,王安石倡导的改革变法引起了种种争议,毁誉参半,至今也无定论。但若论及他的人品私德,却是高度的一致:纯粹、高洁。

元丰七年,王安石患了一场重病,宋神宗派御医为他诊治。病愈后,受佛学思想影响的王安石,对于几年来所经营的半山园和附近的几百亩田产,全然觉得是一种累赘,便将半山园捐作佛寺,乞神宗赐寺额,又把在上元县境购置的荒田熟田一律割归钟山的太平兴国寺所有,以所收岁课为已故的父母和儿子王雱营求功德。

神宗将半山园改名为“报宁禅寺”,亲书匾额,民间称为“半山寺”。捐了宅子的王安石在秦淮河边租了一个小独院住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这种裸捐私产,不留片瓦于后人的决绝姿态,这种赤子情怀,即使放到千年后的今天,都令人感动不已。

元祐元年四月初六,这位65岁的老人结束了他忧患的一生,与世长辞,葬于半山寺内。这一年,春风又绿江南岸,但长眠于江宁府的王安石再也看不到了。

王安石死后没有安葬在江西临川老家。原因有二:一是父母和儿子均安葬在江宁府;二是他对江宁府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这里有他青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又曾是他三度为官、主政一方的所辖之区,有他的一帮布衣朋友和学生。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相比江西老家,南京才是王安石一生中最眷恋的地方。王安石一生中,前后在南京生活了20多年,或许,江宁府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才是他此生最大的眷念和最好的归宿。

(《新华每日电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