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的皮带扣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9

现代人用皮带,有皮带扣;古代人也用腰带,也有扣,名曰带钩。

带钩,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古代用来束腰或佩挂物品的挂钩。它曾经是古人尤其是男性贵族、文人与士兵的日常用品,非常流行;而且历史也很早,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带钩出土于良渚遗址。由于其使用于服装外饰,所以和今天皮带扣上那大大的Logo一样,也逐渐演变出一些礼仪和身份区别的意味。《淮南子》有云:“满堂之坐,视钩而异。”一语道出了其在古代社会中身份标识的作用。

广州发现的最漂亮的带钩,毫无疑问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收藏的那一批南越文王赵眜的随葬器物。但其他博物馆同时期收藏也有一些,比如广州博物馆收藏的1956年在先烈路惠州坟场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金带钩。

汉代的带钩有金、银、铜、铁、玉、琉璃等材质,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带钩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一般均由钩、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搭挂连接,也有纯装饰之目的。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

据现有的资料看,带钩按外形可分为条、棒、铲、琵琶、鸟兽等形状,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流行,跟现在的男士用皮带扣大致相当,这也说明了它的实用性。

(《广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