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培训就业:稳定增收“薪”生活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28

记者 杨红义 见习记者 柴瑜竟

一人就业,脱贫一家。就业,是贫困群众实现快速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市537万人口中,有63万务工人员,垣曲县毛家镇南庄村卫小芒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入住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晋海花园后,经过岗前培训,卫小芒开始在小区物业公司上班,负责3栋楼的卫生保洁工作,每月工资到账收入1000多元。她逢人就高兴地说:“打扫自家院子还有人发工资,真比在山里老家强多啦!”

一技之长开启“薪”生活

“帮卧床老人进食要注意:一是为防止呛咳,尽可能采用坐位;二是为避免饭菜撒漏,要给老人系上餐巾……”12月1日,万荣县高村乡薛店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有50名学员参加的养老护理培训班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这期培训已经4天了,学员都是附近村庄的,每天培训8小时,学员免学费、饭费,7天可拿证。”晟鑫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秀玲介绍说。

“一证在手,就业无忧”。为了让更多人实现持证上岗,受县政府委托,晟鑫职业技术学校将技能培训资源“下沉”,今年共开设10个班,培训400余人,有100余人通过初级资格考试、持证入职就业。

“今年8月份,我在村里参加完小吃培训和保健培训后,通过学校找到了一份在河北石家庄一机关食堂的工作,主要是做小吃,月薪5000元。”学员曹艳君兴奋地告诉记者,“技多不压身,多个证就多一条路,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参加培训的!”

着眼培训就业,万荣县在全省首家制定了13大类39项技能标准,形成了“9+8+N”培训模式,即在开设育儿、修脚、按摩、电焊、护工、烹饪、化工、化妆、保安等9个专业的基础上,相继推出汽修、面点、保洁、挖掘机、电脑、布艺、月子活、剪纸等8个专业,对有其他培训需求的,只要合法合理,尽量满足要求。今年,全县计划开展技能培训5200人,目前已完成6121人,完成率118%。

我市人口众多,如何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乃至人才资源优势?对接用工市场、建立培训基地,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采取“五免一补”办法,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应培尽培,并通过跟踪服务帮助就业,促进转移就业。

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依托小浪底水库生态湿地,种植了1300亩杞柳,带动80个贫困户种植。围绕杞柳编织加工,兴起了不少家庭小作坊。

家住二层楼带小院的张小华,满院都是杞柳条手工艺品,被改装成仓库的二楼,更是堆满了簸箕、垃圾桶、水果盘和花篮……

“上一批编织的垃圾桶,已经被湿地公园购买了。”张小华说。

“为提高本地群众杞柳编织加工技术,我们组织开展了前期培训。7月11日到7月17日的那个班,50人参加,其中40个贫困户。”古城村第一居民组组长申军军说。

张小华参加完培训就开始“招兵买马”,吸纳8个贫困户从事杞柳编织加工工作。“过去,大家的编织手法单一,现在掌握了更多的手法,产品更加美观,价格也翻了一倍。这个小水果盘,之前平编一个卖20元,现在的花式编法可以卖到40元。” 张小华说,“培训不培训,效果大不一样。贫困户宋爱红刚来时,一天只能编1个垃圾桶,现在一天最多能编4个,收入高多了!”

扶贫车间造就“薪”气象

每天一早,平陆县张村镇关家窝村贫困户陈弟兰,出了自家院门,步行5分钟,就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陈弟兰的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她现在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生病的老伴,月收入1500元左右。

关家窝村的扶贫车间之前是一个仓库,2018年11月被村委会承包,投资3万元改造成一个简易厂房,由山西宇泽包装有限公司提供了15台缝纫机,开始生产各种塑编包装袋。2019年5月到11月,在上级部门支持下,该村建起规模化的扶贫车间,又安装了15台缝纫机。今年2月,村里建成上下两层86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可供30名工人同时缝纫作业。

“宇泽公司组织贫困户免费参加培训后上岗,主要加工定制编织袋,工人拿计件工资,平均每天收入80元。”关家窝村党支部书记陈串丝说,“扶贫车间最大的优势是弹性上班,村民可以根据农时自由安排。这不,我们村家家都种红薯,眼下加工红薯粉条需要人手,大家就根据各自实际自行调配上班时间。”

开展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大有可为,也应有大作为。扶贫车间作为贫困群众“家门口”的“致富工厂”,以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为宗旨,解决了不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就近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围绕电子产品、物流包装和食品加工等项目,全市共建成扶贫车间189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17个、村级164个,吸纳贫困人口4000余人。仅平陆县,就建成扶贫车间71个。

在位于平陆县城最西边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常兴社区,十几个女工在扶贫车间里聚精会神,驾驭着一台台缝纫机穿针引线、制作鞋面,忙得不亦乐乎。

“2017年,我们用5万元小额扶贫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免费使用社区108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代加工车间,带动小区22人就业。其中,有6个搬迁户、3个贫困户。大家拿计件工资,熟练工月薪三四千元,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扶贫车间负责人焦应军说,“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和大家同甘共苦一起脱贫,真是太幸运了!”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扶贫车间最抢眼的一条标语,也寄托着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