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两度见到申纪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24

■张俊耀

2020年6月28日上午,我正在市委党校学习,课间时候,听闻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去世的消息。顿时,我心情沉重,思绪万千,两次见到申纪兰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时就听说过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但从未想过以后能有机会见到其人。

1999年年底,我到深圳联系印刷纪念画册《腾飞的河东教育》事宜,晩上,在入住的宾馆,看到广东卫视正播出《巾帼英雄申纪兰》的纪录片,便一口气跟着看完。申纪兰的传奇人生和动人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我对申纪兰更加充满了敬仰和崇拜之情。

说来也巧,第二年初春,我与小学生拼音报社社长王兆福一起,在省城参加一个全省会议。那天下午大约五时左右,我和兆福开完会刚刚返回下榻的省人大招待所房间门口,突然,对门房间的大门打开了,从里边走岀三个人,后边一个个子高大的约70岁左右的老人正和前面两个人握手,等两人走远了,她还站在门口招手。我们一眼就认出这位老人就是申纪兰。我们二人喜出望外,愣了一下,几乎不约而同地与她打招呼。我说:“申大姨您好!您住这儿呀?”她用浓重的晋东南方言说:“是的!”我说,我们是运城市教育局的,住您对面的房间,并指着王兆福说,这是我们小学生拼音报的社长。王兆福反过来又向申纪兰介绍了我,并说明我们是来省里开会。申纪兰说:“你们年轻有为呀!”我激动地说:“您是名人,今天能遇见您,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她笑着说:“我见到你们也很高兴。我就是一个人名,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说:“我们可以到您房间坐坐吗?”她说:“当然可以,欢迎!”

我俩随她进入房间后,看到这个房子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单人间。她让我们坐沙发,我们不肯,硬把她老人家劝坐到沙发上。我说,两个多月前,我在广东卫视上看到反映您光辉业绩的纪录片了。她很惊讶地说:“是吗?广东卫视报道我了?我没看到。我其实就是一个老百姓,就是干了我应该干的事情,但党和国家给予了我太多的荣誉!”我说:“您为改变农村面貌和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山西人民的骄傲,您当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当之无愧!”王兆福接着说:“我们小学生拼音报也登载过您的感人事迹,全国小朋友都非常喜爱和敬仰您!”申纪兰笑着说:“你们真会说话,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好呀!”接着,她转移话题说:“运城是个好地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山西的粮棉主产区,全省人吃的白面和穿衣用的棉花,大都是运城地区贡献的。但我还一直没有去过运城。”我说:“运城人民欢迎您光临指导!”她呵呵笑说:“谈不上指导,以后有机会去参观学习。”

大约谈了不到十分钟,我们起身向她老人家告辞。王兆福说:“希望您能给全国的小朋友写几句鼓励的话,我们登在《小学生拼音报》上。”申纪兰笑笑说:“我没有文化,字不好,就不写了吧。”王兆福一再坚持并掏出了随身携带的采访本和钢笔,放到了写字台上。申纪兰微笑着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吧!”之后,她坐在写字台前,想了一会儿,挥笔写“祝福全国小朋友学习进步,长大后人人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并落了名字和时间!兆福和我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鼓掌致谢!她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并一一握手告别。回到房间后,我们都沉浸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幸福之中!突然,王兆福说:“今天有欣喜,有遗憾。欣喜的是申阿姨向全国小朋友题了词;遗憾的是没有拿照相机,没有留下一张合影照!”

2007年9月,我受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带领二十余名督学,赴长治市对他们所属11个县(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作督导检查。在分组时,我选择了平顺县。

我和市教育督导室督学王天源同志一组。9月13日下午,在长治市教育局方面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平顺县。一进入平顺县境,公路上方就呈现出“申纪兰故里”几个大字,公路两旁写有不少“弘扬纪兰精神,发展平顺经济”的大幅标语。

那天晚上在平顺宾馆,我对平顺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教育局局长说,明天上午的检查可否安排到西沟村小学,顺便参观一下西沟展览馆,如再能遇到申纪兰老人,那就荣幸之至了!副县长立马拿起手机拨打电话与老人作了沟通。

第二天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吃完早餐,一行乘车直奔西沟村。一路上从车窗向外远眺,初秋时节的太行山巍峨多姿、沟壑纵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瞧,路两旁墨绿色的油松、迎风摇曳的柳树、叶子已泛黄的杨树、挂满绛红色柿子的柿树,一闪而过,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大约行驶了十公里,不觉便到了西沟村。陪同我们的县上同志说:“咱们先参观西沟展览馆,然后再去学校检查吧。他们已派人联系申主任了,等会儿申主任在展览馆与咱们会面。”

西沟展览馆位于村边小山坡上,平顺县把这个展览馆作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展览馆门前有一块约一二百平方米的平地,右边是已故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带基座的半身铜像;左边一块花岗岩上刻着“治党必须从严”六个大字。

展览馆共两层,展厅里有图片、实物、文字介绍。第一层展厅主要展出了李顺达从成立太行山上第一个互助组开始,带领西沟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的路子,成为全国山区建设的一面红旗。第二层展厅主要展出了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成长史。当时,已年近八旬的申纪兰是唯一连续当选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14岁就参加由抗日政府组织的灭蝗队,15岁参加妇救会纺花组,被评为平顺县纺织模范,22岁就当上西沟村妇救会主席、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24岁参加全国妇代会和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25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9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全国群英会。1973年至1983年,申纪兰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坚持在西沟村劳动。后来,她还多次参加全国妇代会、劳模表彰会等,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妇联执委。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改革先锋”和“共和国功勋”等荣誉,被长治市授予“太行英雄”称号。自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除了抓好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发展电石企业和“纪兰饮料公司”等,产品已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

从展览馆出来,解说员带领我们爬上展览馆后边的小山坡,瞻仰了1993年7月西沟人民在李顺达逝世十周年后为其修建的纪念亭和亭内竖立的纪念碑。我们围绕纪念亭瞻仰了一圈,并一起在纪念亭前低头默哀。忽然有人大声喊:“申纪兰主任来了,在纪念馆门前等候大家!”

我们急忙沿原路返回。快到纪念馆广场时,远远便看到申纪兰老人熟悉的身影。她身材高大,穿着一身旧的黑色衣服,留着剪发头,脚穿一双黑布鞋。我们向她大步走去,她也大步向我们走来。我激动地上前双手握住申纪兰的手说:“申主任阿姨好!见到您我很高兴。咱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了!六七年前咱们在省人大招待所见过!”她也高兴地说:“哦!咱们见过!我有印象。”她又和王天源等人一一握手后,应邀与我们一起在展览馆前合影留念。(见下图)

合完影后,王天源问申纪兰:“您老今年高寿?”她说:“78周岁了。”我说:“与我母亲年龄相仿。我母亲80周岁了,只年长您两岁,但身板远不如您。”她说:“我这是锻炼出来的!我年轻时,开荒、垫地、垒坝、种田、植树、养猪、掏茅粪……啥活都干过。”平顺县教育局局长插话说:“申主任年轻时不怕苦不怕累,带领西沟人民建设山区,搬石头挑大的,担土挑满的,比男劳力都吃苦多。她热爱劳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悄然影响着我们下一代。”

之后,申纪兰陪我们去西沟学校参观。西沟学校在西沟展览馆左边的半坡上。上坡的时候,我要搀扶老人,她却说,“我们山里人上坡习惯了。你们是城里人,应该没多走过山路,来,让我扶你吧。”这倒反使我不好意思了!我们互相携扶着一起往学校走。路上,我闲聊道:“申大姨呀,您应该买几身好衣服穿呀!”她笑着说:“我这衣服挺好的呀,比过去强得多了!再说,经常要劳动,还穿什么好衣服!”

走到校门口,申纪兰向我们介绍了正在那里迎候我们的校长,之后边走边介绍学校的概况。我们一起先后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和操场。转到大排练厅时,学生们正在练习舞蹈。申纪兰顺便对辅导老师说:“让孩子们给省检查组的领导表演几个节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热情欢快地给我们表演了两个节目。离开学校前,我说:“你们学校办得很好!可以看出,平顺县很重视教育事业。”申纪兰说:“教育很重要。学校办不好,怎么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呢!”

告别时,申纪兰又一一与我们握手。我们上了车,汽车打了两声喇叭离开后,我回头看见,申纪兰老人和学校的老师、解说员还在向我们招手……

申纪兰这位平凡而伟大、朴实亦无华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几十年来,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听党话,跟党走。她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改革,积极进取,始终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她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她具有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她具有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永不脱离农村,永不脱离劳动,永不脱离群众的优良作风。

她是优秀共产党员,她是共和国的脊梁!她以自己九十年的人生历程,以自己的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勤奋劳动,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历史。“多大的领导我见过,多大的困难我遇过,多大的荣誉我得过。我就是豁出命要走在前面!”她的心声,她的轨迹,无疑给我们留下值得永久珍惜的宝贵财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